金墉城的一座旧殿,经过拾掇、整饰,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魏国皇帝拓跋宏,在这里召集南征随臣开会。
会前,拓跋宏、拓跋澄、拓跋休、拓跋祯、拓跋禧几人通了气,他们要表演一出“以退为进”的苦情戏。
李冲也被他们算在演员阵容里。
不过李冲事先并没拿到剧本,不知底牌、实情。
这样,到时演起戏来,更加逼真。
会上,拓跋宏做了激情澎湃的演讲,主题就是一个:朕要立即御驾亲征,分几路大军南下,仿效先祖太武帝拓跋焘威风,饮马长江。
之后调集全国力量,奋然渡江,一举拿下南朝首都建康城。
皇帝声情并茂演讲之后,场面一片寂静。
群臣、将领们甚至有些呆若木鸡。
因为,大家都没料到皇帝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过去,北魏南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跨过黄河,占领河南四塞:金墉、虎牢、滑台、毃磝,及周边地区;第二层次是跨过淮河,占领淮南四塞:寿阳、钟离、盱眙、彭城;第三个层次是跨过长江,攻占建康城。
现在,南北对峙局面是:河南四塞全部在魏国手中;魏国还占领了淮北四州、淮西七郡,江淮之间南北平分秋色;但魏国即便攻到淮南,也未能立足,更是从未染指过江南土地。
这次南征,大家一门心思认定是攻打淮南四塞,劫掠江淮之间的南朝土地,但都绝没想过要渡江作战。
皇帝拓跋宏此刻信誓旦旦说要攻打建康城,大伙心中不约而同都冒出一个念头:这,可能吗?!
太荒唐了。
太武帝拓跋焘那时是多么强大,可他老人家都没敢轻言渡江。
魏国现在的军力未必及得上太武帝时期,而南朝齐国在皇帝萧赜苦心经营下,军事力量甚至超过前朝。
虽然,萧赜刚薨逝了,太子萧昭业刚继位登基,政局确实不太稳。
关键是:这么多年来,南朝的楼船军水师比以前更强大,而魏国在水师组建、募勇、训练方面,进步应该不太多。
这时候,皇帝拓跋宏却忽然提出渡江作战、一举覆灭南朝。
——凭什么?
如果对方不是皇帝,大伙都想质问一句:您哪来的底气?
就连李冲也有些被搞糊涂了。
皇上您啥时候说过要渡江了?
再说,就咱们那家底,拿什么渡江?
他实在憋不住,便出列,抱拳躬身道:“禀陛下,开疆拓土、灭蛮平夷这些事,本来是我等臣子们的职责。陛下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就好。现在,陛下以金贵之躯亲征,这是打我等的脸啊。”
做了上面铺垫后,李冲直奔主题:“而且,微臣认为,此时南伐,有三不妥。”
“三不妥?”拓跋宏的脸黑了下来,问他:“是哪三不妥?李爱卿说来听听。”
李冲拱手答:“请皇上恕罪。第一不妥是季节不对。现在秋雨绵绵,阴冷潮湿,咱们北方军队到了南方,战力下降许多。无数史实证明,冬季结冰后才是咱们铁骑南下的最佳时机;第二不妥是咱们的水师还没准备好。贸然渡江,难有胜算,风险极高;第三不妥是南齐国主才薨,礼不伐丧。咱们正在引进汉儒学统,如果陛下遵循这条,必定得到南朝士人敬重。”
拓跋宏正需要有人制止自己此时南征,而且需要他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李冲列出来的“三不妥”,实在是说到了点子上。
不过,既然是演戏,那就得把过门、引子、初热、相持、交锋、高潮、收场全套演齐。
拓跋宏于是道:“辅国将军此言差矣。时令转换本就算计在军机之中。此时雨季就快结束,待咱们大军行至淮河一线,正好雨住风转,冰冻河船,便于我军一鼓作气攻到长江边再说。至于礼不伐丧,《论语》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李爱卿担心纯属多余。”
拓跋宏反驳李冲的一番话,大家都听得出近乎强词夺理,但都不便出头为李冲大人帮腔。
李冲便硬着头皮道:“微臣恳请陛下三思。微臣认为:同朝僚属无人赞成此时出兵,更加不同意陛下亲征。微臣请陛下莫一意孤行。还是收回提议,从长计议。或者,请陛下问问其他大臣意见吧!”
拓跋宏假装十分暴怒,以食指点着李冲,半天说不出话。
这时,一旁的拓跋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于是抱拳出列道:“请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身体。微臣也觉得,李大人的想法有几分道理。咱们这一路舟车劳顿、人疲马乏,要不,咱们先歇息两日。发兵之事,两日后再议?”
“两日后再议?”拓跋宏摇头道:“大伙此刻都在,何需两日以后。朕现在就问你们:大司马同意辅国将军意思,还有谁与他们想法一样?”
说完,皇帝四下扫视着众人。
众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以眼神探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