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回 于远超断然否认自己是京城翎管王 江一梅发感慨京城翎管王(2 / 2)

何况,人的年龄大了,也会渐渐静不下心了。

出世入世,转瞬即逝的事。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的选择中。”

看大家听得入神,于远超接着说:“早些年,我收藏到新东西,总喜欢四处炫耀,巴不得人人都知道。

十多年前,我的收藏多了,开始注重精品收藏,一般的收藏品,不再入法眼。

这时,已经不喜欢四处炫耀了,而是注重收藏品的研究和欣赏。

这几年,我开始清理自己的收藏品,减少类别,集中一些自己的收藏优势项目,把其他的收藏品,都送到拍卖会上拍卖掉,集中财力,关注于小众收藏品,关注于独家收藏品。”

江一梅听了于远超的这一番感慨,心中的头绪,又乱如麻了。

于远超矢口否认自己是“京城翎管王”

,那京城的这位“京城翎管王”

,到底是谁呢?

当着于远超的面,江一梅刻意做了一番分析说:“我看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京城翎管王’,一定认识淳于兰,认识晨哥,也认识你于远超。

否则,他为什么一直在回避你们三人?晨哥似乎知到他是谁,但是,打死也不说。

为什么呢?可能和淳于兰及你于远超有关。

这个谜,我早晚要解开的!”

于远超听了江一梅的这番分析,也很感兴趣。

他也在想,这个“京城翎管王”

,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刻意隐藏自己?这里面一定有某种原因,可能真和淳于兰及自己有关。

难道,他是自己大学时代的同窗?舍友?还是某一位青年教师?

于远超的思绪,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他在记忆中,把一个个不相关的人排除,除了晨哥,还有谁呢?他想:这个人应当既爱收藏,也爱集邮,还应当和晨哥、淳于兰、自己都相识,且关系应当还很好。

这个人是谁呢?突然,于远超想起一个人,会不会是他呢?

于远超想起的这个人叫:“淳于国威”

,现在新新通讯社当记者。

他是自己大学时代班上年轻的学生辅导员。

大学时代,淳于国威很喜欢淳于兰,把她看成自己的妹妹,俩人虽然都姓“淳于”

,但是来自不同家庭。

淳于国威曾经仔细调查过,两人的祖上好像也没有什么联系,这曾让他很失望。

据淳于国威的调查,“淳于”

源于姜姓,出自周武王给炎帝后代姜姓淳于公的封地,属于以国名淳于国为氏。

到了春秋初期,从河南迁移来的强大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淳于国国力迅速衰弱,无力抵抗,国君淳于公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

淳于国亡国之后,其王族及其国人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

到了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的名字之音讳,淳于氏乃去“淳”

改为于氏。

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再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淳氏、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杞国的国人之中,也有以淳于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

后与姜姓淳于氏族人一样,在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的名字之音讳,亦改为于氏。

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世代相传至今。

淳于国威想,自己是山东的淳于家族;淳于兰也许是来自杞国的淳于家族。

杞国最早建国于商王朝,是大禹的直系后裔。

杞在周初分封于河南杞县,西周懿王前迁入山东,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

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国迁都取其地。

也就是说,淳于兰所在的河南淳于家族灭了自己的山东淳于家族,占领了山东淳于家族的地盘。

有时想到这一点,淳于国威的心中,还有一点点纠结。

淳于国威搞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历,淳于兰更是一头浆子,根本没有想去搞清楚。

她想,不就是个同姓嘛,那有什么必要去大费周章!

这个淳于国威,简直就是一个书呆子!

这个“书呆子”

淳于国威自从当上淳于兰和于远超他们班的学生辅导员,班里的事管的不多,他的一大业余爱好是集邮,他可以说是一个狂热的集邮爱好者。

组织了校级集邮协会,接着组织了BJ市高校集邮协会,自任会长。

于远超想到这,马上找出淳于国威的电话号码,走到一旁,给他打电话。

“喂,请问找谁?”

“找你啊,国威,我是于远超啊。”

“哦,于远超,你好,老朋友,怎么今天想起给我打电话?”

“呵呵,想你了呗。”

“哈哈哈,你一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找我帮什么忙?”

“哈哈,没事就不能找你这个辅导员了。”

“喔,可别这么说,我现在哪还能辅导你这个资深大记者啊!”

“闲话少说,我想请你吃顿饭,随便聊聊。”

“好啊,你想请客啊,我可以去啊。

在哪,今天就定下来。”

“明天中午12点,在老莫吧。”

“好,不见不散。”

淳于国威挂上电话后,往日和于远超和淳于兰的一些往事,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在当大学辅导员的年代,淳于国威曾非常喜欢淳于兰,但碍于自己的辅导员身份,他又不好表白太明显,只好以暗恋为主,辅之以找机会接近淳于兰,力争她的好感。

让淳于国威至今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和淳于兰一起参加过接待苏联教师报访华团的活动,陪同苏联教师报到上海参观访问一天。

今天每每想起那次接待,淳于国威都会心情格外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