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杀回兖州城下(2 / 2)

当然信中结尾,韩烈还询问了,妻子祁德琼是否安全到家,以及问候之语。

这既是一封家书,也是一份公文。

兖州城外,清军营寨。

一觉醒来的叶臣,站在营寨前的他,颇有一种头皮发麻,天塌下来之感。

“明军把我们包围了?”

与叶臣并排而战的汉军都统赵福星,吴唯华二人,无不是面色难看,眼中透着震惊之色。

没错,多铎率军离开的第三天一早,韩烈率领的五万大军,出现在清军大营外,把叶臣的大营给团团包围了。

建立在山丘上的营寨,虽然有牢固的栅栏,也有营垒防御。

但此刻叶臣手中只有一万战兵,加上八千伤员也不到两万人马。

而且还是连续作战十余天的疲惫之师。

相反,明军四面合围而来,兵力高达五万之众,队列整齐,旌旗招展,让人望而生畏。

“叶臣大人,此战怕是避免不了,卑职建议,趁明军立足未稳,立即突围。”

赵福星手握着刀柄,虽然他是文官出身,但多年的随军作战,他早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军大将。

吴唯华是顺天府燕京人,祖上被封为恭顺伯,其兄承继了爵位,他以诸生出仕,在京城担任小吏过活。

去年多尔衮率军入京,他招揽了一批明军溃兵,在城门口投降。

从而获得多尔衮赏识,授予汉军都统之职。

“赵都统说的是,留守营寨,必然难以抵抗,不如全军突围,或有一线生机。”

吴唯华好不容易混到如今的地步,自然不想死在这里,自是连声附和。

叶臣时年已经六十岁,说起来下个月就是他六十岁生辰。

这个年纪在建州女真部落来说,也算是高寿了。

毕竟古人因为生活条件的原因,少有长寿之人。

作为满清初年的名将,叶臣从老奴时代,也就是努尔哈赤反明开始,就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四十余年来,什么大战,恶仗他没有经历过。

一万八千伤残,疲惫之师,对阵五万明军,有没有取胜把握呢?

若是搁在别的地方,叶臣都有十足信心,可面对山东的明军,韩烈统率的这支明军人马,他没有半点信心。

因为这支明军的战斗力,丝毫不亚于他们大金国的八旗精锐。

“大丈夫何须桑梓埋骨,马革裹尸,是我辈军人的最高荣誉。”

跨上战马的叶臣,拔出腰间战刀,扬声吼道。

“全军集合,跟随着战旗,随我杀出去,不要恋战,一鼓作气冲出去。”

营寨内的一万八千人马,仅有一千五百女真骑兵,其余都是汉军步卒,还有八千多伤员。

这些人马之中,又分为辽东汉军旗,和关内收编的投降明军,这两支人马,辽东汉军旗战斗力顽强,对满清也是死心塌地。

而关内投降的收编的明军人马,投降时间较短,忠诚度和归附之心自然不高,战斗力也弱的多。

面对这样的冲锋突围,忠于满清的汉军旗人马,和叶臣帐下的女真骑兵,自是人人士气高昂,杀气腾腾。

那些明军人马,则是表情冷漠,怀着的念头则是打不过就投降的心思。

“全军冲锋,杀啊!”

对于营寨中的兵马情况,叶臣也是心知肚明,故而他让吴唯华和赵福星率领汉军旗在前,他率领女真骑兵在中。

那些伤员和战力不高的明军在后。

很显然,叶臣的念头只有一个,带着女真骑兵冲出去,其余人马死活他就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