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大顺军的新生(2 / 2)

看着李来亨走后,陈潜夫有些担忧的说道。

“你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韩烈点点头,招呼陈潜夫和王燮入座说道。

“但是,现在李自成已死,闯军群龙无首,他们势穷来投,无论真假,我们必须施恩招纳。”

“你有所不知,李自成虽死,但闯军残部如今多散落在湖广地区。”

“现在他们这些人马,各自为战,势穷力竭,若我们拒绝他们归顺,他们必然凡投建奴。”

“这岂不是助涨敌人势力吗?”

“李过和高一功,都是李自成的亲族,我们招降他们,施恩招纳,再大肆宣传,广而告之。”

“李自成残部必然会纷纷来投,而这个时候,他们再反叛,只会遭天下人唾弃。”

“所以这一局,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输。”

听完韩烈的解释下,王燮连连点头道:“大将军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陈潜夫也颔首道:“大将军所言甚是。”

“不过,忠贞军的监军使,肯定要派,王巡按不知道你可愿意担此重任?”

韩烈虽然相信李过和高一功,但他也知道这帮闯军,军纪松散,既然归顺,肯定要整编。

“卑职愿为大将军分忧。”王燮欣然应道。

“这样,你招募一支监军团队,待忠贞军归顺之后,进驻军队,展开整训。”

“完成整训之后,可以把凤阳境内各州守备营,编入忠贞军。”

“兵力暂定为三万,你主抓军事思想工作,以及纪律工作,军事指挥不要干预。”

韩烈思虑之下,对王燮耳提面命的交代了一些监军使的具体事务。

很明显韩烈安排的监军使,负责的事情可不是明末朝廷委派的太监监军。

韩烈安排的监军使,主要是抓思想和军纪,相当于后世的政委指导员性质。

“大将军此举高明啊,监军使有监察大权,却又不干预军事指挥,这样便于军队统一指挥,又不会造成将领大权独揽。”

陈潜夫细想之下,不由对韩烈安插监军使一职,大为赞赏。

“这算不上高明,以后我们的军队之中,无论是军一级,还是营,哨,大队,小队都要安排监军,主抓思想和军纪,负责军务。”

“军事主官主抓军事指挥和训练,两权分摊,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韩烈淡淡的说道,这确实不算什么高明之举。

不过是照搬的后世办法,自然没有什么好得意。

当初他在徐州设立江淮讲武堂,以及彭城书院,培养的文化人才,就是为了打造一支绝对效忠自已的军队。

这批学员之中大多数人,都会安排进军队,担任基层军官,以及充任监军使。

“大将军深谋远虑,我等不及也。”陈潜夫和王燮由衷的表示叹服。

“恭维的话,就不要说了。”韩烈摆手一笑,郑重的说道。

“这次我来凤阳,除了高度重视李过,高一功的归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九月下旬,朝廷即将对江西用兵,凤阳虽然不是第一线,但也要做好战备工作。”

“之前我还担心凤阳的防务,但有了李过和高一功的忠贞军,凤阳的防务应该不会有问题。”

“一旦江西战役打响,清军必然会对归德府,山东布政司展开反扑,你们要积极配合归德府的战事,确保凤阳,徐州的不失。”

听到这个消息,陈潜夫和王燮也不由神情严肃了起来。

“请大将军放心,我凤阳巡抚衙门上下,定然上下一心,做好配合。”

在凤阳巡抚衙门,住了一天两晚的韩烈。

不但与陈潜夫和王燮做了深入交谈,并且召见了抚标营总兵周尔敬,以及凤阳知府刘成治等一众将领和官吏。

凤阳作为大明的中都,先后设立过总督,巡抚等衙门,但大多数都是独立机构。

不属于布政司行省,所以没有设立三司衙门。

也就是没有设立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九月初六,韩烈率领亲卫营,与凤阳抚标营的一支人马,押解钱粮抵达颍州城。

颍州隶属凤阳府下辖,与河南,湖广交界,地处大别山北麓。

为了迎接李过和高一功部到来,韩烈入城之际便下令,抚标营的人马杀猪宰羊,准备犒赏三军。

军士准备饭菜之际,城门来报。

“李来亨,冯雄率队抵达北门。”

当韩烈率领亲卫营赶到北门迎候之时。

李过,高一功率领的中军人马,也来到城外。

“卑职李过,高一功……参见大将军!”

颍州北门外,李过,高一功,贺珍,郝永忠,牛万才,李通等一众闯军将领。

在李来亨和冯雄的引荐下,向韩烈行礼拜道。

看着身形高大,面色黝黑的李过,韩烈上前扶起对方道。

“李兄,昔日京城一别,已有一年有余了吧?”

看着头戴红缨银盔,身穿银甲白袍的韩烈,李过在看看如今的自已,狼狈不堪的模样,不由也有些唏嘘。

“一功兄弟,诸位将军都起来,今后诸位就是我韩烈的袍泽兄弟,咱们不分彼此,共同进退,守卫家园。”

韩烈一手握住李过手腕,一手抓住高一功手掌,面对眼前数千残兵败将,热情洋溢的喊话。

让这帮流窜数月,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叛军,无不是倍感温暖。

“我等惭愧,恨没有听进大将军良言。”

李过想起去年在京城城外,与韩烈曾经照面时,劝说他勿要轻信吴三桂,不可轻易出兵山海关的劝说。

如果当初他相信了韩烈之话,力劝义父李自成,定然不会有如今的惨败。

“李将军不必自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

“走,大家入城,我已经让人安排好了酒菜,今日大家饱食一顿,不醉不归。”

面对韩烈的热情和真诚。

李过和高一功也是备受感动,三人手牵手,带领将士们,昂首阔步走进了颍州城。

这一刻,这支流窜了数月的叛军人马,终于有了回家的感受。

每一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兴奋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