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合格的炮管,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围绕着它展开。
林萧再次召集了一批最得力的工匠,开始研制这门“大家伙”
的其他部件以及它的“口粮”
——炮弹。
“火炮,不能只打实心铁疙瘩。”
林萧对着图纸比划,“我们要几种不同的弹药。”
他拿起一支炭笔,在地上画了起来:“最基础的,就是实心弹。
用咱们最好的生铁水,浇筑成跟炮管口径差不多大的铁球,打出去,靠的就是重量和速度,砸城墙、破军阵,最是直接。”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地上那个粗略的圆球草图,又看看旁边那根需要几人合力才能挪动的巨大炮管,想象着一个这么大的铁球被轰出去的景象,不由得咂舌。
“这……这得多重啊?”
一个老铁匠忍不住问道。
“初步估计,这一发实心弹,得有十来斤重。”
林萧估算道,“所以炮管才要做得这么厚实,不然自已先炸膛了。”
“除了实心弹,”
林萧继续画,“还要做一种霰弹。
就像一个大号的喷子,在一个容器里装满小铁珠、碎铁块,甚至是石子,用少量火药发射出去,近距离内,一下就能扫倒一大片人。”
他又画了一个类似罐子的东西,里面填满了小点。
“还有一种,叫链弹。
两个铁球,中间用铁链连着。
打出去之后,在空中旋转飞舞,专门用来扫断敌船的桅杆,或者破坏大型的器械。”
最后,林萧的笔尖停在一个空心的球体上,旁边画了一个引信的结构:“最厉害的,是这个,开花弹。
铁铸的空心球体,里面填满火药,装上引信。
点燃后打出去,落到敌军阵中或者城内,轰然爆炸!
威力嘛……”
林萧想了想,“比咱们上次试验的火药堆,只强不弱。”
听到“开花弹”
,张富安和工匠们的眼睛都瞪圆了。
上次炸山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现在竟然要把那玩意儿塞进一个铁球里打出去?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萧哥,这……这能行吗?别打出去没炸,或者在炮膛里就炸了?”
张富安有些担心。
“所以对铸造工艺和引信的要求极高。”
林萧严肃道,“空心弹体要均匀,不能有砂眼裂缝。
火药填充要适量,引信的燃烧时间要精确计算。
这个难度最大,我们慢慢来,先从实心弹和霰弹开始做起。”
“是!”
众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作坊里热火朝天。
工匠们按照林萧的要求,先用黏土制作出各种炮弹的模具,然后将高炉运来的铁水小心翼翼地灌入模具。
实心铁球最简单,一个个沉甸甸、乌黑发亮的铁疙瘩很快就堆积起来。
霰弹的容器也相对容易,关键是里面填充物的配比。
至于开花弹,则需要反复试验铸造工艺,确保空心弹体的强度和气密性,进展相对缓慢。
林萧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作坊里,亲自指导关键环节。
眼看着一堆堆炮弹初具雏形,他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这天傍晚,林萧正对着一门刚刚组装好的炮架,琢磨着如何改进瞄准装置,身后传来轻柔的脚步声。
他回头一看,是张婉清端着一个食盒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