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花巷出来, 沈宣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掷金街上。
马车到了掷金街的百花弄附近停下,沈宣仔细一看,才发现薛凤麟买的铺子紧邻着梳头的铺子长翠坊。正是沈宣最想要的一处地方!
昨晚沈宣倒是与薛凤麟提过一嘴, 只是吐槽这处铺面太贵, 自己暂时还买不起。
后面薛凤麟一直押着他讨利息, 也没有回应,沈宣还以为他没听见。
没想到自己的话却是早就被薛凤麟记在了心里,昨晚就特地叫了无心过来。让他天不亮就去找了牙人,把这处沈宣看重的铺面给买下来了!
这处铺面门脸约有十尺宽, 左右两边一个梳头铺子一个化妆铺子生意都很不错。
原先的店铺是卖绢花首饰的, 却被旁边的梳头铺子抢了生意。于是店铺主人索性就将这铺子卖了, 换成田庄, 也省的再去经营。
沈宣将铺子开在这里, 左右两边的客人就是他现成的客流, 东西又何愁卖不出去?
他心中一喜,就去寻了上次那王师傅来。给他画了张草图,让他按照自己要求修整店面。
铺面要明亮宽敞, 还要有方便陈列商品的柜子。店面的颜色,却是没再用戏园仙味那样喜庆的大红, 而是选了自然的木头色。为了在一众深色的店面之中脱颖而出, 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这铺子比戏园仙味大了几倍, 翻新的工作自是也多了不少。不过好在铺子后面两进院子都修的不错, 无需翻新,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沈宣又去找了一家定制牌匾的铺子,亲手写下了宣字坊三个大字,让人按照这字体做一副牌匾出来。
这宣字坊的牌匾, 与戏园仙味又有不同。讲究的不是金碧辉煌的大气,而是雅致。
因此这牌匾也没有使用平时的黑色,而是以原木色为底,上面的字体则是用了黑色而非金色,为的就是将字体的雅致给衬托出来。
沈宣做完这些,就准备给宣字坊里招几个伙计。
因着香皂的配方需要保密,他决定还是如同戏园仙味一样,去买几个人来,把身契捏在手上才比较靠谱。
不过沈宣还没来得及再去人市,无忘却是找了过来,还交给了沈宣几张身契,说是薛凤麟已经帮沈宣挑好了几个人,都是已经调教好了的,让沈宣拿去用便是了。
沈宣没想到薛凤麟竟连这一层都帮自己准备好了。他跟着无忘去了铺子,才见到薛凤麟送来的四个下人。
这四人两个哥儿两个女子,年纪都是十六七岁。
制造香皂并非难事,也不是什么重体力的活儿,只是需要细心。这几个下人瞧着都是机灵立整的,倒是得用。
他们的容貌,也是按照大户人家挑选奴婢的标准,十分的秀美。
沈宣随口问了他们几句,才知两个哥儿叫做文竹和文松,两个女子则叫做文兰和文菊,都是薛凤麟重新起的。
他们都是家中的庶子庶女,家里也是做生意的,因着遭了蝗灾,全家都吃不上饭了,才被主母卖了出去,只为给家里挣一些口粮。
沈宣听了他们的介绍,倒是吃了一惊。之前人市上卖的还都是些家贫的农户子女,如今竟连这些做小生意的人家也开始卖儿卖女了?
沈宣又仔细问了他们一些老家的情形,几个人才都流着眼泪仔细交代了出来。只说现下西北蝗灾过境,粮食早就涨到了天价,就连粟米和豆子都涨了数十倍。
那些乡下的地方,甚至有了易子而食之事,他们也是家中没了法子,才被卖了换钱,总好过全家饿死。
沈宣听了心下一沉,隐隐多了几分担忧。西北的蝗灾竟已经这般严重了么?
好在他提前囤下了不少粮食,就算是蝗灾影响继续扩大,应当也能撑到明年的第一批粮食收获。
只是若是灾情继续下去,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恐会变成流民。
届时周边流民四窜,京中的治安也会受到影响。也不知这京城会不会乱……
沈宣一个哥儿,就算是担心这大晋的安宁也做不了什么。
但是因着这一丝担忧,沈宣便又叫来了金桂,给了他三百两银子,让他悄悄去市面上买些差一点的口粮回来。
这段日子市面上的粮价飞涨,之前三百两银子能买二百石好米,现下却只能买得起一百石糙米了。
金桂虽不明白为何家中已经囤了那么多粮食,沈宣却还要花钱囤粮。
不过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将粮食买了回来。且分别存放在了戏园仙味和宣字坊的库房里。
虽说沈宣买了这么多的糙米回来,却也没有克扣下人们的伙食。平日里伙计们吃的都还是之前购置的米面,这些粟米则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
沈宣抽了个日子,教了几个文字辈儿的伙计制作香皂的步骤。
这几人从小给家里帮工,于这干活做生意上面都是熟手,不用沈宣过多调教就很快习得了制作技术。
沈宣见状就采购了第一批原料回来,有了他们四人干活,不过短短几日就将这些原料做成了一千多块香皂。
待这些香皂都皂化好了,包装起来,门口的门脸也正好翻修一新。
沈宣让人把包装好的香皂都摆在了柜台上,还有一些没有包装的,则作为试用品打开放在台面上,供人观看。
之后他又立了一块板子,将所有的香皂明码标价。
无论何种香皂,皆是二两银子一块儿。价格虽高,但这香皂本就是金贵玩意儿,只有富人会买。
区区二两银子,对富人来说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