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娘领了工钱回家, 还打包了中午午饭里的一只鸡蛋。
她如今在糖厂已经上了几个月的工,每日都能领到十文钱,午饭吃的比她想象中还要好得多,几乎顿顿都有蛋有肉。就连米饭都扎实的很, 能吃多少就添多少, 从不限量。
莹娘长胖了一圈, 瞧着气色也比之前好多了。
刚开始她还想把午饭整个都打包回家给赵宝珠吃。后面因着干活需要力气,手上存的钱也多了,可以自己买得起肉和蛋了,莹娘打包饭菜回家的情况就很少了。
也就是今天中午饭菜太好, 发的一只煮鸡蛋实在吃不下了, 莹娘才打包带回去给赵宝珠加个餐。
一到了家门口, 莹娘就闻到了赵宝珠在厨房里炖肉的味道。
如今他们三天就能吃上一次肉, 今儿正好又是炖肉的日子。
赵宝珠从小下厨, 虽然年纪不大, 但做饭的手艺也还不错。这肉炖的实在是香,馋的住在附近的孩子都围拢到了赵家门口,眼巴巴的闻着肉香味儿流口水。
海边的渔民们不缺鱼吃, 但却实在是馋这肉香。
之前莹娘家穷的叮当响,每年过年也才能买些猪油肉皮的吃吃。没想到最近却是进了糖厂发了财, 日子越过越好了!
旁边的邻居白大婶一边洗着海带, 见了莹娘回来便对她说道:“莹娘, 你们那糖厂什么时候再招工啊?下次招工你可得提前通知我一声, 让我家阿瑞也去。你知道我们家阿瑞的,一直是个好孩子,年纪也不小了,瞧着与你家宝珠倒是般配……”
“听说明年还会招工, 到时候我一定通知。”莹娘连忙打断白大婶的话,挤出一个笑容应付的说道。
她推开院门,循着香味儿走进房间。便见到穿着簇新衣服的赵宝珠正把炖好的萝卜烧肉片端到桌上,旁边还放着两条香煎青花鱼和一盘炒青菜。
莹娘把袖子里的鸡蛋塞到赵宝珠手心里道:“中午剩下的鸡蛋,你快吃了吧。”
赵宝珠见了鸡蛋倒是有些为难的道:“娘,这许多菜了,哪儿还吃得下鸡蛋!下次你吃不完就算了,别再带东西回来了。如今家里好起来了,也不差这点儿。”
这话倒不是赵宝珠飘了,而是砂州天气炎热,好些东西带回来没办法存放,不吃也要坏了,闹得赵宝珠与莹娘母子只能拼命的吃。有时候真正是撑的不行,实在是不想把肚子吃坏了。
“今日的工钱,你拿去收好了。”莹娘从袖袋里摸出十个铜板。赵宝珠便把钱给收到了钱袋子里。
之前空荡荡的钱袋子,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装满了。莹娘拿了大头出来换成了一锭银子,扣除吃用剩下的,还余了二百多文。
“娘,咱们这几个月挣的,比以前好多年还要多!”赵宝珠摸着钱袋子忍不住感叹道。
“可不是么?”莹娘心情不错,一边拿了饭碗盛饭,一边忍不住说道:“就隔壁那个白家婶子,以前都不带给我们好脸色的,最近每次见了我,都提起他家阿瑞。又是让我帮着他进糖厂,又是想将他和你撮合在一起。”
“我可不愿意!以前他可没少跟着赵宝月欺负我!”赵宝珠闻言翻了个白眼道。
“娘心中有数,压根就没接话茬。”莹娘连忙说道。
以前村里人欺负她与赵宝珠家里没有男人,一个个都没少在背后编排他们。只是自她进了糖厂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那些人才转了脸色。
赵宝珠眼看着就要及笄了,莹娘却是不愿意在渔村里相看人家的。
赵宝珠勤快能干,厨艺也好,以他家现在的条件,那些太好的人家是不好相看,但城里有个两三亩地的普通人家却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赵宝珠似乎看出了莹娘的想法,便开口说道:“娘,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家里没有男人也能过的好。我要是嫁了人,就没办法把你带在身边了。还不如一辈子不嫁人,就咱们母子俩儿过活也挺好的!”
赵宝珠这边与莹娘吃着饭的时候,赵家二叔与赵宝月那边也正在吃晚饭。
赵宝月家之前在渔村里算得上条件好的,赵宝月虽是个哥儿,但在村里也颇受欢迎,过来家里说亲的人家还算不少。
只是最近这些日子,赵宝珠家里好起来了。好些之前看上了赵宝月的人家,便转头跑去找起了赵宝珠。
赵宝月本就与赵宝珠不和,一直暗暗叫较着劲,这下便更加不满了。
凭什么赵宝珠晒得和个黑煤炭似的,又不好看,还有那么多人家想要娶他?
今日他路过赵宝珠家门口,便闻到了他家里正在炖肉,结果晚饭一看自家餐桌上的饭菜,又是海带汤和清蒸花蛤和黄花鱼。
赵宝月吃了几口就失了胃口,忍不住开口说道:“爹、娘,那赵宝珠家里都能隔三岔五的吃上肉,咱们家里怎么还要过年过节才能吃啊?”
赵家二叔听到这话就有些生气,狠狠瞪了赵宝月一眼后道:“那莹娘进了糖厂赚了钱,咱家又没那门路进去?再说赵宝珠还知道承包了沙田种甘蔗挣钱,家里饭也是他自己做的。你每日闲在家里,怎么不知干活?”
“这么好的黄花鱼,拿到城里卖出去还能挣上五文钱,就这么给你吃了,你还不满意?”
赵宝月被劈头盖脸一顿说,再不敢抱怨饭菜,只低着头灰溜溜的吃完了饭下了桌。
如赵宝月这样的人家在村里还有不少,都羡慕极了莹娘糖厂的工作和承包下来的沙田。
只是这沙田一共也就三百亩,当时不到半个月都给人承包光了,如今再想入股也没机会了。
而糖厂的工作暂时没有招人,村民们想进厂也找不到门路。便只能每日打听着糖厂的动静,希望下次招人的时候,也能把他们给招进去!
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眼看着又到了十月秋收的季节,赵宝珠辛苦了十个月,承包的沙田里的甘蔗终于大丰收了。
他虽是第一次种植甘蔗,但尚管事指导的细致,甘蔗地有什么问题他又问的勤,地里的甘蔗一直长得不错,一些病虫害的小问题也都及时控制住了。
甘蔗完全成熟了以后,尚管事便让赵宝珠把地里的甘蔗全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