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沈宣在家中休养了几日后, 突然沈宅门口来了两个女子来找,说是薛家的人。
下人们有认识她们的一瞧,这不是文姨娘与她的贴身丫鬟银霜么?便连忙通报了沈宣,将她们请了进来。
原来那日文姨娘与银霜放了把火烧了院子, 又趁乱逃出薛府。结果两个女子出门太少, 便在京中迷了路。
慌乱之中, 她们正巧撞上了叶大人的军队巡城捉拿叛党家眷。那军士一看她们两人神色慌张,虽穿着布衣却不似普通人家出身,就当作叛党家眷一起抓了起来。
文姨娘与银霜和其他叛党家眷一起被关了几日,如今全部盘查清楚了才算是放了出来。
这几日她们可算是吃了些苦头, 几日没有洗漱, 身上腌臜不堪, 吃的也不好, 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但好在是那日两人反应颇快, 及时从白氏手下逃了出去, 还算是留住了一条性命!
如今朝中叛党已平,白氏也跟着大皇子一脉被抓。这侯府里再没有能压文姨娘一头的女子,她又有一双儿女傍身, 也算是熬出了头!
金枝见了姐姐没事,激动的直落眼泪。沈宣虽与文姨娘不算太熟, 但关系倒也不差。
见她没事, 心中也算安慰。便让素云素月安排她们去洗漱, 又叫了甜姐儿与薛凤塘出来与她相认。
见自己的一双儿女也好好的在沈宣这处养着, 文姨娘心中激动不已。立时对着沈宣跪下,又拉了甜姐儿与薛凤塘对着沈宣磕头说道:“这次我们母子三人能留下性命,还得多亏了世子夫郎您提前报信!这恩情我们一辈子不敢忘记,以后必定唯您马首是瞻!”
文姨娘是个十分聪慧又识时务之人。如今薛凤麟成了侯府的当家人, 沈宣作为世子夫郎,日后必定也是掌管着侯府内宅。
沈宣也不知道她这一番到底是有多少真心还是因着时事所驱,但到底是表明了立场,也让他省了不少心。
以文姨娘的脑子,为了甜姐儿与薛凤塘的将来,也必定是不敢有二心的,日后侯府里想来也是再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十日后,沈宣让文姨娘先带着甜姐儿与薛凤塘搬回侯府。
文姨娘的院子烧成了一堆废墟,自是没有那么快修好。府中其他姨娘的院子又死了人,也是不好让他们去住。沈宣索性便让她带着一双儿女搬进了主院,住进了白氏之前的屋子。
薛侯爷中风后就一直卧病在床,薛凤麟虽给他请了大夫照顾,但瞧着恢复的却不怎么好。人虽然清醒了,但却仍旧瘫痪在床,说话也是口齿不清。
文姨娘回了侯府,自是也要负责伺候薛侯爷养病的。
不过眼见着薛侯爷在府中已经说不上话了,文姨娘便也收起了往日里对薛侯爷的那副温柔体贴的模样。只每隔数日去看他一次,不过伺候一碗汤药便离开了。
反倒是薛凤塘还算是真心喜爱自己的父亲,回府后每日抽空去陪着老侯爷说说话,也算是薛侯爷如今在府里唯一的念想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侯府里收拾的差不多了。京中叛乱平定,薛凤麟正式入职了顺天府府丞,也不那么忙了,沈宣才着人收拾了东西搬回了侯府。
他如今已有六个月身孕,身子重了不少。外面的生意都忙不过来,侯府中不少闲杂事务,不想管的沈宣便都扔给了甜姐儿。让她在家学着管管家事,以后出嫁时也好应对。
对沈宣的这番安排,文姨娘又是感恩戴德的特地来问候了一番。
毕竟甜姐儿一个庶女,如今又能读书识字又能管家,说出去都是荣耀之事,谈婆家的时候也是她的筹码。
甜姐儿能有今日,也是多亏了沈宣与薛凤麟夫夫二人的提携。以前白氏管家的时候,这等事情文姨娘可是想都不敢多想的!
三个半月之后,沈宣诞下一子,上报晋武帝后,赐名永宁。
因薛凤麟年初平乱有功,卓继承了父亲的侯位,封为新一任的薛侯爷,其嫡长子薛永宁则刚出生就被封为了世子,沈宣也得了五品诰命。
薛永宁百日那天,薛凤麟大摆宴席,遍请京中世家,为其子祝贺。连二皇子也前来恭贺,还带来了一柄前朝名将的宝剑作为的贺礼!
这宝剑乃是特殊工艺制成,不锈不腐,数百年过去仍然程亮如新。这工艺如今业已失传,再无人可以复制,可见这宝剑价值如何贵重!
二皇子年后平乱之后就被封为太子,送来如此至宝,自是表达了看重薛家的意思。
这般尊荣,也不是人人得享,就连薛凤麟也有些惶恐,只觉得这贺礼实在是有些太贵重了。
“我这贺礼,也不全是因着你这次的功劳。”二皇子开口说道:“实则是因着你夫郎的一点儿善举,让我心中感念。”
薛凤麟一怔,看向沈宣。沈宣正抱着薛永宁,与各家内眷在一起说笑。他身边还有一个有些熟悉的人影,正是丰家的哥儿丰舒明。
丰舒明自年前与沈宣认识了以后,倒是仿佛自来熟了一般。
年后沈宣产子,丰舒明就亲自过来问候,还送来了不少贺礼。后面又来了几次,渐渐便与沈宣成了好友。
此时那丰舒明的发髻上,插着一支碧玉簪,水头极好,正是二皇子当日交给沈宣的那只。
“丰家的哥儿,已经许了人家。”二皇子沉默了一阵儿,才开口说道:“大理寺丞梁家的长子梁有为,听说为人踏实能干,在国子监里口碑也是不错,今年秋天就要下场考试了。”
薛凤麟没有接话,只眼观鼻鼻观心默默站在一旁。二皇子……不,应该叫太子了……也已经择好了太子妃。
只是那太子妃的人选既不是姚金陵也不是孙菲菲,而是晋武帝钦点的督察院张大人之女张妙儿。并令其中秋之后,便与太子举办婚礼。
张大人手上并无实权,但却是晋武帝的心腹。晋武帝钦点他的女儿做了太子妃,自也有其深意。
这等决议,自是无人敢反对,那姚家与孙家也歇了与太子联姻的心思。众人只一股脑的恭喜太子,又夸晋武帝眼光卓绝,让太子得了张妙儿这般贤德的好女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