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金掌柜心里骂了那伙计好几遍, “沈记印刷坊”就在京郊,一来一回坐驴车不过是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哪里就要这么久了?

眼看着到了中午, 金掌柜自己去后头弄了个小炉子烧了两道菜,平时这事都是伙计做的, 今天是倒反天罡了,竟是要他这个掌柜的来烧菜给他吃了。

“瞧着吧!等回来了,就让他哪里来的回哪里去!这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伙计, 真是滑稽了!”

金掌柜经营着这家小书肆, 这个书肆小,房租便宜, 书肆里就金掌柜和这一个伙计,自然忙碌的很。

正当金掌柜将饭菜弄好了, 正准备挂个午歇的牌子, 把店门关了,等吃过饭休息一阵子再开门,却正好看到自家伙计从驴车上跳了下来,背上背着个包袱, 正在给赶驴车的付账。

金掌柜忍着气, 等他付了账、进了店, 这才虎着脸骂道:“一去去一个上午, 这个“沈记印刷坊”是开到了南疆去了是吧?躲懒也没有你这么个躲法的, 一上午你知道我忙成什么样了么?”

伙计知道自家掌柜是刀子嘴、豆腐心,早就习惯了他说话的腔调, 闻言也没生气,反而帮着金掌柜一起挂了牌子关门,然后才将包袱皮打开, 一边从里头拿书,一边好脾气地解释道:“掌柜的,您可是不知道啊,今天我本来也以为去进那《求仙记》的话本子,应当耽误不了什么时间,结果等我下了驴车一看,好家伙,咱们满京城大大小小的书肆伙计、掌柜都等在“沈记印刷坊”门口呢,我是挤也挤不进去。”

金掌柜眼皮一跳,有些不可置信:“难道这些人都是去进《求仙记》那本话本子的?”

伙计将五十本《求仙记》整整齐齐摆好,放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长松了一口气道:“可不是怎的!咱们这个书肆地方偏,来买书的人少,但是也就几天时间,已经卖出去快二十本了,”

金掌柜直接打断了伙计的话:“不是二十本了,今儿个上午你不在,又卖出去了六本。”

伙计一拍大腿:“这就难怪了!那个“金源书肆”的王掌柜今天亲自来了,他一口气要八百本!”

金掌柜“嘶”了一声,有些不可思议:“真要八百本?”

“这还有假?我听的真真的,只是“沈记印刷坊”听说暂时拢共就印了一千本,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也就我们要的少,就要五十本,这次倒是先尽我们这些散的先拿,否则咱们可能一本都拿不上呢!”

“金源书肆”是京城比较数的上名号的书肆,除了“沈记书肆”之外,他们家可以排上第二了,连他们都要进八百本,恐怕这册话本是真的火了!

这本话本他们卖六百八十文一册,实际上他们进过来的价格只有六百文,一册书就要挣八十文,如今一共拿了一百册,就是净赚八两银子。

更加可怕的是这本书的售卖速度极快,才三天半就卖出去二十六本了,恐怕剩下的,不够卖几天的。

这话本,现在是谁进货进到了,那可就是赚到了!

之前是“沈记印刷坊”硬是要他们进货放在他们书肆代卖,如今风向立即就转了,变成了他们去求着“沈记印刷坊”多给他们点货。

毕竟多拿一册书,就是多挣八十文,这是在给他们送钱啊!

“不行,一会儿下午这边还是我顶着,你再去一次“沈记”那边,看看能不能再进五十本,哪怕三十本也行!”金掌柜想到柜台后面去拿钱,却被伙计拦了下来。

“掌柜的,别费劲了,“沈记”那边所有的库存全部被卖空了,让我们三日后请早。”

这也没法子了,金掌柜只能想着这几日再看看卖的情况,若还是卖的好,到时候就进个一百本回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种时候,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吃过饭收拾好,将书肆大门重新开了起来。

门还没开多久,几个年轻人就冲了进来。

“你上午真在这里买到了?”一个年轻人穿着书生的儒服,问旁边打头的年轻人。

“这还有假?这家书肆偏僻,门脸小,平时生意不佳,又在城南街尾,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里还有家书肆,肯定还没被扫荡过,说不定就还有!”

金掌柜和伙计看着这一群旁若无人说着他们这家店各种不好的五个书生,面色不佳:你们礼貌吗?

“真的有!”

一个人惊呼,另外四人“呼啦啦”围过来,果然看到还有许多册《求仙记》摆在书架上。

“哈哈哈,我说有就是有吧!”

几个人把书架上五十册《求仙记》全都包圆了,又问还有没有,他们一并买走。

见掌柜的有些吞吞吐吐,其中一个华服年轻人直接大手一挥:“七百文一本,我们全都要了!”

店里一共还有七十四本,这些人如同蝗虫过境一般,直接买了个干净。

金掌柜看着再次变得空空荡荡的书架,简直有些难以置信,就这么卖完了?

金掌柜哪里知道,这本《求仙记》率先就在国子监众学子中引起了轰动,这帮人都是不差钱的二世祖,先有一人将书带到了国子监去看,然后便争相传阅,看了还不过瘾,又去京城各大书肆去买,拢共才上架了一千册书,哪里够这帮人霍霍,再加上其他平日里本就喜欢看话本的人,经常有个什么新话本,都是让掌柜的给留着,发现了这本《求仙记》后更是惊喜不已。

这些人都是有圈子的,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都知道了,一千册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刚刚从金掌柜那边扫荡《求仙记》的人,是国子监的监生钱安,他平时里在国子监中是个一呼百应的人物,这人又爱钻营,知道这本书在国子监中一书难求后,就发现了商机,干脆来个囤积居奇,反正国子监中的那些监生都不差银子,二两银子一本,别人急着看后续,付钱那叫一个爽快。

沈万财得知这个消息后,原本只计划每天印三百册的,如今干脆把别的单子往后挪,先印刷《求仙记》,并且两班倒昼夜不停地印,不过三天又印了两千册。

两千册刚刚印完,第三天各大书商都涌了过来,本来只是京城书肆的老板们盯着这块肥肉,现在可好,周边天津卫的、保定府的书商,虽然晚了一步,如今也得到了消息,一拥而上,开始疯狂抢购。

两个时辰都没到,两千册书再次卖了个干净。

当沈季友听到已经卖出了三千册《求仙记》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呆滞了。

这才几天时间,竟然已经卖出了三千册了!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而且,他们沈家还没有开始全面铺货,没有动用自己在其他府县的铺子去分销这些书,那些书商竟然已经慕名而来,光是京城附近书肆的订单,就已经又下了三千册了,这般一来,他们光在京城这边,就至少已经完成了六千册的销量目标,若是再将这本书卖完南直隶各地,一万册根本就不够卖的!

毕竟京城这边的六千册,覆盖面还不够广,若是《求仙记》的热度再传到北直隶更远一些的地方,到时候销量还能增加多少,就连沈季友也有些难以估量。

难怪当时那个殷少野说这是给他们沈家送银子,果真是送银子了!

这个时候,沈季友无比庆幸自己父亲眼光的老辣,若不是沈万财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万册的目标,如今印刷量根本跟不上这个需求量。

要知道,那些喜欢这个故事的人,他们可不会好性子地去等多长时间,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读这本书,会抄,会借、甚至会有小作坊自己雕版去印,私底下小规模地去卖,若他们十天半个月后再续上,不知道要被打掉多少销量。

沈万财紧急继续加印,沈季友速速更改了《求仙记》的契约,决定第一批书,定下了两万册的印刷量。

这一下,就连沈江霖都有些难以置信了。

毕竟,说到底,这只是一个话本子,而且以大周朝如今的识字量,要卖出两万册书,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销量了。

沈江霖哪里知道,自己是真正打开了一个仙侠世界的大门,让大周朝众多人都领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仅仅是读书人、说书人,就连那些识一些字的小商人、小地主,甚至那些闺阁小姐,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八岁小娃,看这本《求仙记》是一样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