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2)

*

沈江霖作为状元郎,直接被授官为翰林院从六品修撰,而榜眼和探花则是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他们三人是可以直入翰林院,其他的进士若是也想入翰林的话,就需要再考一次翰林院的庶吉士,考中的方可入翰林院,若是不想考庶吉士的,那就要等待吏部出调任选官,有可以分到中枢的,例如沈江云就在六科都给事中任职,当然更多的还是会被分配到地方任县令一职位。

其他进士都是七品官,甚至一些同进士只是八品官的起点,只有沈江霖比旁人起点更高,这就是大家都想做状元的原因之一。

离马上入职还有一段时间,一般朝廷都会给到新科进士三个月的假期告假回乡祭祖,沈江霖倒是不必回乡,祭祖也就是在荣安侯府内开一下祠堂,同此次一同考中进士的另外两个沈氏族人,沈贵生和沈越一同祭祖便是,这也算是沈氏宗族的一件大事,需要族谱单开,将此次大事记载于其上。

这次的春闱,明面上是沈江霖出尽了风头,但是实际上,沈江霖更加欣慰的是沈氏族学中总算同样出来了两位进士。

沈贵生是此次二甲进士中的第一百二十名,沈越则是一百五十三名,名次都不算靠前,但是已经是正式步入了官途,而且都没有落入到同进士之中去,已经是极幸运的了。

除此之外,此次考试中,沈季友也考中了,只是他运气就没那么好了,直接落在同进士的最后几名之中,原本沈江霖还为他感到有些可惜,不过这人一点都不在意,反而听到名次的时候十分狂喜,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也能中,自觉已经是祖宗保佑同时十分感谢沈江霖在最后关头对他的指点。

这人是个混不吝的,说到他们与荣安侯府既然连了宗,就算是一家人了,这次开宗祠,他也应该一同参加,将他的姓名同样也要记载进沈家族谱里面去。

沈江霖明白这是沈季友家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投效,从此以后,他们两个沈家就真正并为了一家人了,再难分彼此,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族人了。

这般一算,沈家族人中,如今已经出了五名进士,三名举人,以及二十多名生员,除了他们真正的沈家族人外,沈氏族学中的外姓人中,同样出了五名秀才,一名举人。

不管是谁知道了这样的盛况,都要称赞沈家一句人才济济!

这些人会一步步进入官场,甚至能走进中枢核心,他们是天然的盟友,这些人哪怕如今还没认真思索过,但是就如同在殿试中听到他们的霖二叔真正成了状元时的与有荣焉一样,他们心中早就以沈江霖为领袖。

若有一天,沈江霖需要他们,他只需要振臂一呼,这些人哪怕是要赴汤蹈火,也必是在所不辞的。

这便是这个年代,宗族的力量。

当宗族里的族人是一盘散沙的时候,或许只会互相拖后腿;但若是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这就会变成一股无比巨大的能量,并非个人能抵抗得了的。

开宗祠仪式繁杂,除了族谱单开外还要立状元牌坊。

因为沈江霖是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荣安侯府门口的大街叫荣安街,在这条街的入口处,朝廷直接派工匠修建了一座状元牌坊,牌坊的正上方写着“连中六元”,下方写着大大的“状元”二字,左右两侧是御笔亲题的一幅对联:

旷古烁金连中六元

天佑江山英才辈出

石质牌坊修建的宏武大气,比之普通的状元牌坊还高出六寸,以示沈江霖比之普通状元的不凡之处,每一个经过这条荣安街的人,第一眼就会看到这个牌坊,久而久之,这条荣安街也在附近百姓口中改了名,渐渐叫成了“六元街”。

这些仪式虽然冗杂繁复,但是好在荣安侯府就在京城,省去了路上的麻烦,再如何繁琐,一个月内也将这些事搞完了。

沈江霖松了一口气,这一个月不是这边赴宴,就是那边作陪,人情往来、觥筹交错,实在是让沈江霖已经有些烦不胜烦了。

正准备接下来的时间,好好给师父师娘写点家书,在府里逗逗已经半岁了,越来越好玩的两个龙凤胎侄儿,好好享受这偷得浮生的当官前的两月闲适时光,结果,沈锐却给了沈江霖一个惊天巨雷。

“什么?我要去提亲?不是,父亲,我什么时候定的亲?”沈江霖从来淡然的性子,也是有些震惊了,渣爹和嫡母把他叫了过去,开门见山就是他早年间定下了一门亲事,如今会试、殿试既然结束了,趁着空闲,就带着他上门把六礼先过了。

他们说的如此简单随意,好像是在和沈江霖说今晚吃什么一样简单。

魏氏和气地笑了笑:“你父亲六年前就给你定下了,之前是怕你还在读书,乱了心性,如今状元都中了,你也十七了,自然是要早点把日子给定下了。”

面对着这个已经成了状元郎,身上的官职比云哥儿还高的庶子,魏氏已经从之前的提防到无可奈何再到接受了。

现如今,哪怕魏氏不愿意去承认和去深思,但是魏氏心底清楚,她竟然是对沈江霖有了一两丝的畏惧。

是的,就是畏惧。

当一个人比她只是高一点的时候,她还有心思去弹压他,但是当他走的太远太远,已经让人望尘莫及的时候,那她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手段和办法,只剩下了深深的畏惧。

以前魏氏会认为,沈江霖过去的藏拙也好,还是后来的突然显露才能也罢,都是沈江霖觊觎沈江云的位置,对她的云哥儿充满了威胁,魏氏从一开始只是对待一个普通庶子的漫不经心,到那个时候开始对沈江霖的防备升到了顶点。

但是魏氏是个没能为的人,她想耍狠,但是耍不起来,她想和沈江霖斗,但是后来沈江霖已经脱离了后宅,直接在外头的世界畅游,她根本连和他交手的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沈江霖一步一步起来,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再到沈江霖成了唐公望的学生,中了举人,又能有本事赚取大把大把的银子,一直到那个时候开始,魏氏才发现,以沈江霖的本事,或许她视若珍宝的荣安侯的位置,对沈江霖来讲,可能什么都不是。

当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是愤慨且惊怒的,好像从头到尾她一直只是个跳梁小丑一般,沈江霖或许根本没有将她放在眼里过。

现在,沈江霖成了状元郎,当了官,魏氏内心已经彻底麻木成了一片,如今再对沈江霖说话,哪怕面上还如以前一般,但是语气中已经带了一丝或许她都察觉不到的讨好。

因为魏氏心里清楚,这个庶子哪怕如今还是看着对她恭恭敬敬的,但是只要他想要对她发难,想要露出獠牙,或许就连她一直视为靠山的丈夫儿子都不一定能护得住她。

这个庶子,有的是手段和本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要夹起尾巴做人的是她。

沈锐却没有魏氏想的那么多,他是沈江霖的老子,不管这个儿子多有出息,永远是他的儿子,对于自己这个父亲的身份,沈锐向来运用自如,且对沈江霖的质问丝毫没有什么心虚,也不觉得当年自己“卖子求荣”的行为有任何问题。

沈锐老神在在道:“你母亲说的不错,这门亲事极好,说来你也知道,是县试时候点你为第一名的谢大人家的大女儿,谢家姑娘家教甚严,秀外慧中,谢家与我们沈家更是门当户对。论起来,你们早就见过了,有一年赏菊宴上谢家姑娘也来了,就是得了第三名菊花诗的那位,很是有些才华的。”

沈江霖有过目不忘之能,或许对于旁人来讲,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又是没有额外关注过的人,已经记不起样貌了,沈江霖却只需要调动一下自己的记忆,马上当时的那副画面就在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少女衣着素净,容貌只是清秀,被人推了出来说得了第三名后,只剩下惶恐和无措,紧张到当时的沈江霖都给她捏了一把汗。

沈锐这般一说,以前的一些有些违和感的事情马上都迎刃而解了。

难怪谢识玄这些年来如此关照于他,难怪上次自己被宁王绑走,后来太子过来将他救走,他打听出来谢识玄也在里头下了力气,当时沈锐还感慨,谢大人高风亮节、不畏权贵,和他没甚么大的交情,有事也是真上。

如今再想来,恐怕除了这些外,谢识玄早就把沈江霖当作自己的家人看待了吧。

想到谢识玄,想到那位胆小无措的谢家大小姐,想到这么多年受谢家的恩惠,沈江霖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这门亲事。

沈锐见小儿子竟然在那边深思起来,不由心头一突——不会是不想要和谢家姑娘定亲吧?

这可不行!

这么多年谢识玄多番照拂于荣安侯府,在官场上也帮了沈锐许多,这才安安稳稳了这么些年。

这吃都吃了,拿都拿了,临了你说不干了?

你看谢识玄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