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2 / 2)

君有疾否 如似我闻 2076 字 4天前

苏世誉微皱眉,“这么着急,是朝中出事了?”

澜依摇摇头,“朝中并无大事。苏毅管家之前发信来说与公子失联,派去传信的人都没了下落,管家担心您出事,再三叮嘱我确认您的安全。”

“可我出发以来都从未收到过信。”苏世誉道。

“管家给我的信里还说同时又派了三人沿途寻您,公子难道也从没见过?”澜依惊诧道。

“……看来是被人阻截了。”答案早在心中随话音浮现,苏世誉捏着杯盏沉默片刻,末了敛眸轻笑了声,饮下茶水。

澜依不明所以地望着他,忽地想到什么,“对了,”她道,“属下疏忽,虽无什么大事,但管家有在信中提到件事。公子离京后,朝中推举补任魏松户部尚书职位的人选,管家不知公子意思,不敢擅自动作,争执许久,最终落在了楚党手里。”

“我知道了。”苏世誉淡淡道,“你安排一下,另找人来转达消息,其他的我会想办法解决。”

“是。”

苏世誉搁下茶盏,起身道,“既然没有别的事,我先回去了。”

澜依跟着起身,送了他两步,到门前实在又忍不住出声:“公子。”

“怎么?”

“那个……”澜依移开视线,吞吞吐吐道:“公子,这次怎么不见苏白跟着您呢?”

苏世誉看着她,了然笑道:“你想见他?”

“鬼才想见那个没脑子的,”澜依脱口而出,“他不在感觉清净不少,我就随便问问。”

苏世誉笑道,“我也想着你大概不愿见他,就让苏白呆在长安了。”

“什么?”澜依猛地看向他,“公子,不,不能这样吧,我其实也没那么烦他……”

“你们两个一见就吵,还是离得远些为好。”苏世誉笑道。

澜依盯着他,半天,满面纠结地憋出一句,“别啊……”

苏世誉不禁摇头笑了,抬步离去。

“公子!”澜依在身后急道。

“苏白跟车队在后面,再过几日大概就到襄阳了。”他不回头地道,语气温和,身影已走出老远。

江面上波纹粼粼如碎金,水光映山色。楚明允视线似落在遥不可及之处,素白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轻点在船舷上,顾自出神。

出乎意料。

又或者是苏世誉那清心寡欲的模样看得久了,才会忘了这点。并未娶亲并不代表他没有意中人,早有婚约而久久拖延的大有人在,更何况历来多的是朝廷官员为保家眷安稳,隐而不提。

苏世誉心防远高于长安的百尺城墙,又何止固若金汤。因此他不急,他说来日方长,他能对旁人的觊觎不以为意,他有足够的耐心等苏世誉相信。

却从不曾想过,那个石头般的人也会对一个女子如此看重。

手指落在船舷上,不觉微微扣紧。

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响起,楚明允转过身去。苏世誉停步,向船舱里扫去一眼,复又看向他,笑道:“还没用晚饭?”

楚明允点点头,“不是说了我等你?”

苏世誉淡淡一笑,唤来侍女温酒布菜,他与楚明允在桌旁对坐,却无端沉默,各有所思。

半晌,楚明允忽然开口,“你打算再多留几日吗?”

“这倒不必,明日就可继续行船。”苏世誉笑道,“楚大人放心,不会耽误行程。”

楚明允撑着下巴,偏头瞧着他,目光仔仔细细地落在他脸上。

苏世誉不自在地轻咳了声,放下杯盏起身,“我先回房了,楚大人早些休息。”

儒白身影便消失在了门后,窗外落日坠入江心,天色暗下,灯盏点起,遥遥地听闻绣楼隔江传来的歌。又是那阙曲,唱着: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楚明允俯在桌上枕着自己手臂,忽然伸手拿过苏世誉的酒盏,将唇印上杯口,慢慢饮尽了酒,微凉。

作者有话要说: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描写了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