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完结章(2 / 2)

君有疾否 如似我闻 2256 字 4天前

他边在行囊中翻找,边道,“我听说了消息,趁朝廷清理战场的人还没到,连夜翻了几个尸堆,也只找到了头颅,火化了打算带回故土。”他低低叹了口气,“没想到父亲真会带匈奴人打进来,如今身首异处,但愿能免于黄泉下面对先祖了吧。”

李彻找出行囊里的匕首,转身塞给陈思恒,忽然撩袍在他面前跪下了。陈思恒吓了一跳,连忙退开两步,“你干什么?”

他轻轻笑了,“我父亲害你家破人亡,你不杀我报仇吗?”

陈思恒握了握匕首,却又看着他摇头,“是你父亲杀的人,跟你又没关系,他既然都死了,我为什么还要再杀你?”

李彻愕然,“那你也不恨静姝吗?”

“……我不清楚,”陈思恒低声道,“我知道我家那场火跟静姝姐姐有关,不然她也不会刚好能救我出来。我很想恨她,可是在我最害怕的时候也是她陪着我。”他顿了顿,忽然释怀地笑了笑,“恨或者不恨,她也都已经不在了。何况我现在已经有保护自己的力量了,明日还要进宫学着做一个影卫,总不能一直陷在仇恨里走不出去。”

李彻定定看了他良久,“你是个好孩子。”他接过陈思恒递还的匕首,“和我一起去喝杯酒吧,算我祝你安好?”

陈思恒为难道:“可是我不会喝酒。”

“那喝杯清茶也好。”李彻站起身,“走吧。”

数日之后,朝堂上诸事恢复如常。原先因处斩而空置的官职自然有新的才俊补替,官袍加身,满怀壮志,谁不渴望一整河山,换得个海晏河清的盛世无双。

开朝伊始,万事皆新。

只是有人见着一如往常的御史大夫,难免暗叹了声可惜,私语递转,终是传入了未央宫中。

于是这日朝会完毕,楚明允并不急着散去,而是突如其来地下了一纸诏令:

封御史大夫苏世誉为王爵,加九锡,赐千里地,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礼遇祭祀天地。

群臣寂静,面面相觑,倒也无人出声,且不论这位陛下的性情容不容得下异议,那御史大夫于朝廷的贡献有目共睹,倒也不是当不起如此恩典。

刚要附和,却见前列的御史大夫自己开口婉拒了。

楚明允耐心听完了理由,看向苏世誉,勾着唇角道:“这些你都不想要?”

“是,”苏世誉温声道,“臣明白陛下心意,已经知足。”

楚明允想了片刻,“封地也不要吗?”

“自然。当初为抑制诸侯已是诸般辛苦,如今赐地建国,裂土分封,有违当初之本意,日后必留祸端,还请陛下收回诏命。”

楚明允却不理他这番话,顾自道:“既然这千里之地你不肯要,”他抬手点上自己心口,低笑道,“那将此地封与你,你要不要?”

苏世誉微微一愣,众臣也跟着呆住了。

明知是大殿之上,众目睽睽,他却不禁笑了,正对上那双眼眸,应道:“臣幸甚。”

《周史本纪》有载:

周武帝建元初年,革改旧制,大赦天下。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领命,重修律典,再立法度。

……

建元六年,收苏氏旁系子渊为嗣,立为储君。

……

建元八年,发兵匈奴,匈奴退百里据守,遇雪,苦战数月。

建元九年,大捷,一路追剿,深入沙漠,久攻不克。

五月,武帝亲征,历四月,直抵王帐,匈奴单于兵败自杀。

此后百年,再无敢犯境者。

……

嘉宜初年,薨,同棺而葬。

下葬那日的深夜,后世称为文帝的楚渊与太史令登台饮酒。

年轻的帝王极目远望,忽然道:“父亲的意思,是将他与父皇之情全然隐去,一字不可提?”

太史令应道:“是。”

“那爱卿以为,若是能载录史书,当如何评之?”

太史令沉吟许久,“先帝与故御史大人,可称情深一生。”

楚渊无声地笑了,饮尽了酒。

浮生一梦去,功业千秋留,那随时日流逝渐而遥远飘渺的故事,终落成青史里一点模糊的温度,不为人知。

正文完。

感谢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了让大家等了这么久才发出来,我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修修改改,却总觉得不太满意orz。终于写完啦,差两个月就是满满一年,陪了楚苏这对这么久。

最后苏世誉选择辅佐楚明允,但也并非是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他这个人一直都是这样,对与错公私分明:如果我选择帮你,绝对不会是因为我和你之间是什么关系,只会因为我认可了你的想法。

楚明允说不需要理解,但现在的世誉已经理解他了。所以这两个人我真的都很喜欢,无论是爱人还是知己,其实是很般配的。

写到完结,居然不是很激动23333,反而有些感慨怅然,千帆过尽尘埃落定的感觉.

还是要感谢大家的喜欢,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和欢喜。这篇文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蒙得你们的喜爱,我感激不尽,希望下次再见,你和我都是更好的自己。么么哒。

个志已经委托给了求其工作室,有兴趣的请走这里微博印调→http://vote.weibo.com/poll/138023194

忘说了_(:з」∠)_番外不定时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