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臭名远扬(2 / 2)

如今这位王祭酒已经在国子监任职四十年,他的学生无数。

朝中臣子、官学师长、地方官员,这些人有一大半都是王祭酒的学生。

王祭酒便是大雍文坛最权威的存在。

面对这样一个人,嘉懿县主也站起了身。

在王祭酒行礼时,嘉懿县主伸手虚扶,笑道:“王祭酒不必多礼。”

王祭酒声音沉稳有力,不疾不徐,“礼不可废。”

他避开嘉懿县主虚扶的手,躬身行礼。

嘉懿县主知晓这位王祭酒倔强如牛的性子,便只能由着他了。

待王颂仪站直,嘉懿县主示意一旁侍女将宋昭宁的诗作递上。

王颂仪接过,垂眸扫了几眼便抬头问:“这两首诗文是何人所作?”

嘉懿县主微微一笑,目光转向宋昭宁:“正是这位宋姑娘所作。”

王祭酒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气质清冷的少女。

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忽然问道:“‘宁为玉碎明心志'一句,你是如何想到的?”

园中众人屏息凝神,都听出这是王祭酒在考校宋昭宁的真才实学。

宋昭宁不卑不亢,微微欠身:“回祭酒大人,昭宁自幼在庵堂长大,常听一位师太讲‘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道理。烛火虽微,却能照亮黑暗,正如君子之志,宁折不弯。”

王祭酒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又问第二首诗问道:“那‘纵然身化灰烬去,也要留得寸心丹’,又作何解?”

“烛火燃尽自身,只为照亮他人。”宋昭宁抬眸,目光清澈如水,“昭宁以为,读书人当有此等胸襟。”

这番话一出,王祭酒眼中多了欣赏之意。

“好!好一个读书人当有此等胸襟!”

他转向嘉懿县主,郑重道:“这两首诗立意新颖,格律严谨,尤其是‘宁为玉碎明心志,不教浮尘蔽月光’一句,更是道尽文人风骨。”

“这两首诗都算得上是上等佳作。”

“听说宴上有人质疑宋姑娘此诗文乃是抄袭前人古籍孤本。”

“老夫在此担保,宋姑娘所作这两首诗绝非抄袭。”

有王祭酒这句话,再无人能质疑宋昭宁。

宋承霄也明白这个道理,瞬间面如死灰。

他其实品不出这两首诗有何精妙之处。

只是两首诗而已,为何连国子监祭酒都对宋昭宁如此欣赏!

“宋小公子,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徐清荷笑着开口。

这话将众人的视线都吸引到宋承霄身上。

见他脸色灰白,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这分明就是看不惯连正经私塾都没上过的长姐比他有才学,故意跟人作对呢。”

“连王祭酒都认可的佳作,他竟然也敢空口白牙地污蔑。”

“此人年纪不大,却是个心术不正的,难成大器,难成大器啊!”

嘲笑奚落声一声声落进宋承霄耳中。

他只觉得眼前天旋地转。

他想张嘴解释,却发不出声音,喉咙干涩无比。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闵氏让他在惊鸿宴上扬名,他如今的确是扬名了,可却是臭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