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宁抬头望去,只见前方山势豁然开朗,一块平整的巨石平台出现在眼前。
平台上三三两两站着些先到的学子,个个面色苍白、衣衫凌乱,显然都经历了艰难的攀爬。
山风呼啸,吹得她帷帽上的轻纱翻飞不止。
汀兰连忙上前替她按住帽檐,低声道:“姑娘,咱们先找个地方歇息吧。”
宋昭宁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平台。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不远处一道熟悉的身影——姜砚之正倚靠在一棵古松旁,姿态闲适,仿佛方才的攀爬对他而言不过是闲庭信步。
似是察觉到她的视线,姜砚之转头望来,唇角微扬。
宋昭宁迅速移开目光,带着汀兰往另一侧走去。
平台边缘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青崖”二字,笔力雄浑,隐约可见当年刻字之人的风骨。
这石头应当就是商岱所刻。
宋昭宁正欲细看,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骚动。
“快看!是商老身边的小童!”
只见一名青衣小童双手插在袖口,脚步沉稳的从山道尽头缓步而来。
他约莫十二三岁年纪,面容稚嫩却神色肃穆,举手投足间透着超乎年龄的沉稳。
小童在众人面前站定,声音清亮:“诸位远道而来,能登上青崖山实属不易。”
“商老命我传话,若想见他老人家,还需过三关。”
这规矩大家都知道,是以小童提出,众人虽疲惫不已,却还是不敢有任何怨言,皆笑问是哪三关。
小童道:“第一关,便是这山路。诸位能坚持走到这里,已算通过。"
“这第二关,”他转身,指向被迷雾笼罩的竹林,“这片竹林布有迷阵,半个时辰内能从此迷阵走出便为通过。”
“至于第三关……”小童笑了笑,“待诸位过了第二关便会知晓。”
宋昭宁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他背后那片竹林几乎被云雾淹没,完全看不见前路。
耳边响起书生们的低声讨论。
“我听说这迷阵千变万化,每个人的出路都不一样,而且至今为止能从迷阵中走出的不超过十人。”
“这到底是什么迷阵,如此难闯?”
“听说这迷阵出自军中,原是为困住敌军,商老把它用在此处,似乎是为了考验求学者的心性。”
“我等能爬上青崖山足见心性坚定,不过是一个迷阵,有什么好怕的!”
讨论间,已经有书生先一步踏进了竹林之中。
他的身影瞬间便消失在人前。
有人在外头唤了几声,皆听不见回应。
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难以控制恐惧,这般情形,好几个人控制不住的打退堂鼓。
宋昭宁凝望着那片迷雾笼罩的竹林,耳边传来汀兰担忧的声音:“姑娘,这迷阵听起来甚是凶险……”
“无妨。”宋昭宁轻声道,“既是考验心性,必有破解之法。”
那边,青衣小童从袖中取出一个沙漏,倒扣在石桌上,催促未进迷阵的人,“诸位,现在计时开始。”
众学子面面相觑,都快步踏入迷阵。
“我们也进去吧。”宋昭宁对汀兰道,正要迈步,却被小童拦住。
“姑娘且慢。”小童递来一串摇铃,“若姑娘迷路,可摇响此铃,会有人尽快寻到姑娘。”
宋昭宁看着递到面前的摇铃,低声问:“为何只有我有?”
小童笑着道:“这是商老特意交代的,我也不知为何。”
但宋昭宁却明白了,多半是裴既白与商岱提前打过招呼。
这算是给她的优待吗?
宋昭宁唇角勾了下,接过摇铃笑着道谢。
随即牵着汀兰的手一起刚踏入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