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京城可去否(1 / 2)

君九龄 希行 4133 字 2024-02-19

===第四十五章 京城可去否===

如果说让成国公回京述职,这也很正常,但一面召成国公回京,一面派来一个新的北地将领,这就意味着成国公要被调离了。

被调离啊,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夺了兵权

皇帝还是对成国公抗旨不满,终于要惩戒了。

以前纵然有不满,但顾忌北地安稳不敢动成国公,现在和金人议和了,两国停战交好,那成国公也终于可以动一动了。

况且来接手的人是清河伯。

清河伯,那是不逊于成国公的将领,甚至原本比成国公成名更早。

当初成国公还是一员小将的时候,清河伯已经在对战金人中屡获大胜,声名赫赫,只是后来因为贪腐引发兵变,导致马家河大败,先帝大怒要斩杀清河伯,多亏诸官将求情才戴罪立功,从北地调职到南方平匪。

也正是如此,清河伯离开了北地,成国公朱山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功成名就。

当然清河伯也没有就此沉寂,在南方平叛剿匪无人能敌所向披靡,最终削去罪身,任淮西宣抚使,后被先帝封为清河伯。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能得到此爵位已经是极其的厉害,但偏偏那一年同时获得进封的还有朱山,封为成国公。

年纪比清河伯小将近十岁,成名比清河伯晚,最终爵位却比清河伯高,这让很多人都替清河伯不满。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相比于剿匪平乱,在皇帝眼里金贼更为重要,能抵制金贼让金贼闻风丧胆的才是最厉害的。

自此后清河伯便退居淮西,开始颐养天年,直到太子病丧先帝驾崩,齐王登基为新帝,沿海海匪严重,新帝请清河伯出山,清河伯大败海匪,重掌兵权。

现在不仅重掌了兵权,还再次来到北地。

十年前,清河伯被调离北地,成国公得以为将。

十年后,成国公要被调离北地,清河伯重归为将。

这是不是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大厅里一片凝滞。

“国公爷。”

一个将官忍不住说道,神情有些焦急,“这可怎么办”

做武将的就是这样,有兵才有权,卸职没兵,那就等于是没牙的老虎。

要是真这样回京城了,那成国公岂不是任凭皇帝处置了

厅内看向成国公的视线虽然有个别的闪烁不定,但大多数都是关切焦急。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河伯必定要用自己的人马,他们中很多人呢肯定要被清理一番。

二来清河伯的为人他们也是多少知道些,贪财好大喜功又独断专行严酷,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初兵变的事发生。

成国公神情温和似乎听到这个消息无关紧要。

“既然是皇命,那就静待吧。”

他说道,“先不起程了,在定州这里等候圣旨吧。”

他既然这样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说话,现在也没心思说话,等着打听更多的消息再议吧。

官将们都俯首应声是,看着成国公走了出去。

“不用担心,成国公一定有办法的。”

一个将官安慰大家说道“最不想走的也不能走的是成国公。”

是啊,这要是回去了可没什么好事,人人心知肚明,成国公心里更明白。

“这肯定是黄诚干的好事”

成国公走进后宅,就听到朱瓒拍桌子的喊声。

他迈进室内,坐在桌子前的朱瓒忙站起来喊了声爹。

“你也知道消息了”成国公温声说道。

不仅知道了消息,知道的还更详细,朱瓒看了眼一旁站着的君小姐。

“知道消息了,而且并不是坏消息。”

她说道。

朱瓒哼了声。

“什么叫不是坏消息”他说道。

君小姐看他一眼。

“瓒儿,听君小姐说完。”

成国公说道。

朱瓒瞪眼要说什么,但在成国公温和的视线扫来时,扭过头不说话了。

“皇帝并不是要治罪与你。”

君小姐接着说道,看着桌子上摆着的方承宇送来的急信,“而是要奖赏。”

奖赏啊

成国公神情温和的笑了笑。

“皇帝接到国公爷您归来的消息后,当朝欢喜流泪。”

君小姐接着说道,“大赞国公爷英勇无比,又谢上天保得您这员将才,说这是大周之福,万民之幸事。”

“陛下还是那样。”

成国公忽的说道。

君小姐的话停顿下。

那样,是哪样

是仁慈悲悯爱哭,还是做戏假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