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理论上应该是整个卡兹戴尔技术含量最高的办公区里面,你能看见一大堆可以称之为“专家”的生物满脸苟且的从星盟的论坛上扒代码。

这个头是老夏开的,在发现外包其实不划算之后,他就找到了同好交流的论坛,然后开始发帖子问如何用量子芯片给古老的火箭和飞船做飞控逻辑。

虽然收获了一大堆的嘲笑,用量子芯片做老式火箭,这一点都不复古,给我好好的用硅电子芯片啊!

但是,也拿到了不少大佬出于对萌新的怜悯写的代码,接下来就是很苟且的扒代码,复制粘贴的事情,大大的拉低了航天工业的逼格。

懂的就做,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外包,能造就造,造不了就下载标准蓝图纳米打印,找不到开源资源,就继续外包这样的作弊一样的流程下,很快一艘全新的火箭就出现在库房内。

“虽然用了很多,很多,非常多的外援,但是,至少这玩意儿比我们之前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自产率也不低。”令可是一点都不害臊。

不考虑技术是别人花钱外包买的,相当一部分工艺用的外援的设备完成的话,单纯就从生产厂家和生产单位来说,确实可以理直气壮说自产率超过一半了。

外壳、架子、源石雷达、神经链接控制系统这些都是泰拉的工厂生产的,其中,源石雷达和神经链接是泰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吧,非要说的架子也算是自主知识产权吧。

剩下的……

引擎是老夏从网上扒的图,蜂房一次打印制造完成,初版聚变离子脉冲推进器,和现在的重等离子推进器听上去差不多,实际上是完全两种东西,勉强也算是“复古火箭”,就是不太古的样子。

这种推进器是用聚变反应提供的电力加速等离子体提供推力,在发射阶段用预制化学工质产生等离子体,在进入轨道运转阶段切换为核动力离子电推模式,可以极大的减少工质需求提供长距离的加速力。

星盟最早开发月球的时候,发射登月飞船就是用的这种火箭引擎,因为可以复用,而且化学工质只在发射阶段使用,也比传统火箭燃料便宜,而一度是人类太空开发时代的常见产品。

不过,因为过于先进,不够复古,所以复古火箭爱好者们看这种东西是存在鄙视链的——用液推的鄙夷用固推的,用固推的鄙夷用核推的,核推的鄙夷电推的,以上都鄙夷老夏这次用的。

控制系统和内部布线,布管都是外包的设计图,泰拉人只需要按图装配就完成了,这些管线和内部设备倒是有差不多70%左右是泰拉有能力自产的。

其他的部分也相当一大部分是外包,泰拉人组装的,非要说的话,就好像是给宁海号贴上国产标签一样,你非要说的话,确实是在国内的船坞制造的,但……

总而言之,火箭是真的造出来了,看上去有点胖乎乎的样子,有点像是一只竖起来的虎鲸,甚至两侧还有十分传神的白色圆斑,那是降落伞舱,返回舱降落用的。

经过航天部和科学部门,特别是阿戈尔技师们的商量之后,这艘火箭就被命名为“斯卡蒂一号运载火箭”。

而早露她们也开始航天员选拔,由于技术升级,所以,早露也可以塞得进去了,不过,选拔的难度依然十分的高。

虽然在载荷上有相当大的冗余,一次可以发射接近200吨的玩意儿上去,内部空间可以塞进去5个宇航员,相当于一间小型卧室的大小。

但是,发射的过载是丝毫没有减少的,而且她们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冷静的操作各种设备,这些星盟外包公司设计的控制设备和相关的操作逻辑都需要一点点从头开始学。

不仅如此,她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在无重力环境下生活,老夏将暂时还用不到的跃迁引擎作为了一个微重力场发生器,这样她们就能在地面上学习无重力环境下的各种必要的能力。

航天员的学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那些,还意味着早露她们需要仿佛婴儿一样从最基本的吃饭、喝水、上厕所开始学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文明,一种生命挣脱行星引力的束缚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真的已经踏出了婴儿房,而他们也确实需要如婴儿一样学习如何在全新的世界生活。

吃饭、喝水、上厕所、放屁甚至呼吸和睡觉都需要学习和适应,这个过程非常的繁琐,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光是如何学习在无重力环境下解决大姨妈问题就花费了早露她们接近一周的时间。

学习喝水的时候,差点呛死了一个,还好医疗班就在附近待命,及时关机急救才捞回来,而这个倒霉的女孩子也彻底失去了作为航天员的机会。

学习吃饭对于早露这样的贵族出生的小姐来说,相对容易一点,只要习惯每次吃一口东西,闭好嘴巴,细嚼慢咽,食物咽下去再吃第二口,就可以安全过关。

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了狼吞虎咽快速解决饭菜的萨卡兹姑娘来就显得很别扭,不过,这些习惯都还好解决,真正的麻烦是上厕所。

如果是空间站的话,那么老夏可以安装负压马桶,甚至更干脆,安装旋转重力舱,不仅可以上厕所还能洗淋浴,但是对于火箭舱来说就没办法了,所以她们还得学会无重力上厕所和洗澡的悲惨生活。

好不容易如婴儿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学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移动,也就是从你能够自己吃饭上厕所,到可以自己爬的程度,真的,只能称之为爬,利用把手和仿佛游泳一样的动作在无重力环境下移动。

这个对于习惯了脚踏大地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它的难度,因为你用力大了,会像箭矢一样飞出微重力场,一头扎进训练场周围的沙子里面。

用力小了,没飘到预定位置,就因为空气阻力而减速停在半路上,就好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挣扎半天才利用肢体搅动空气移动到最近的把手处。

至于在移动的时候忍不住放屁的话,场面更是噩梦一样,早露亲眼看见一个萨卡兹少女还没来得及系好安全带就如火箭升空一样从座椅上飞起来,一头撞在舱顶。

紧接着被反作用力弹回来,在半空打着旋砸在底仓板上,这样仿佛弹力球一样来回了几次才晕头转向的抓住舱壁的带子固定住自己。

至于说在移动的时候磕磕撞撞,更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还好泰拉的姑娘体格都很健壮,而且这个时候早露也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开始会被淘汰了,因为现在因为技术进步有机会参加训练才发现,有些东西大了真的不方便。

航天舱室本来就小,而且拥挤,一个转身不小心蹭到什么或者撞到什么,要么你打着旋飞出去了,要么它飞出去了,必须小心翼翼的每一步都紧紧的抓住固定物,判断空间和自己的体位,确实挺麻烦的。

在这个时候,拥有尾巴的萨卡兹姑娘们就显示出了种族的优越性,细长的尾巴如安全带一样固定自己,或者在被弹飞的时候,迅速抓住附近的什么固定自己不至于像陀螺一样旋转。

而几个菲林族的猫猫和铃兰这样的狐狸则是开发了让闪击他们这些孤陋寡闻的地球人目瞪口呆,震惊航天人一整年的移动方式——她们把尾巴当螺旋桨用了,舱室内是有空气的,把尾巴当螺旋桨用的话,确实可以移动起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人也会反向旋转起来,场面一度非常滑稽,这使得航天员训练的时候,训练舱外总是围满了人,因为真的……非常乐。

六十八章个人的一小步

六十八章

卡兹戴尔发射场,平板陆行舰缓缓顺着预设轨道移动,运输板上是树立的火箭,一点点的运输到发射架下,断开链接器,平板下沉进预设槽内,同时发射台的两组夹具从两侧固定住火箭。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才开始拆卸固定火箭的大型金属缆绳,对火箭做发射前检查。

“准备加注工质燃料……”牵引车将直径快一米的巨型管道拉过来,对接到加注口上,随后就响起咕咚咕咚的声音。

这种脉冲引擎是利用聚变反应将工质等离子化,再向后加速喷出获得的推进力,算是核推和电推的结合体,没有核推那么粗暴,也没有电推那么推力捉急,如果你不是在复古火箭论坛炫耀的话,作为一种早期运载火箭引擎甚至略微有点大材小用了。

因为这个引擎实际上是用于地月定期往返飞船和地火科考飞船用的引擎,在完全加满工质的情况下,可以将飞船加速到接近170公里每秒的速度,这是极限速度,一般的平均速度大约在80~90公里每秒,往返地月轨道一次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单程大约一个小时多一点。

当然,地面发射太空就没必要装满工质了,那反而会造成大量的死重,受到重力影响载荷会倒着下降,燃料的加注比液体火箭要简单一些,工质燃料本身并不会燃烧或者爆炸,腐蚀性也几乎没有,不用担心泄露或者被提前点燃爆炸的情况。

接下来是为下方的缓冲水池注水,不注水的话,这个发射场大概就是一次性的用品了,那个尾炎可比液体火箭给力多了,真的会把下方的一切玩意儿都烧成玻璃。

“空间站核心舱罐体准备好了吗?”

“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和测试。”在另外的厂房里面,三座重40吨的空间站核心舱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和调试,这是这次航天任务需要安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