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捷星眉头紧蹙,微微点头。
“还有呢——”天捷星知道,这绝不是全部。
“还有,则是我们从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那人嘿嘿冷笑一声,虽然是在自己地盘,但还是往前走了一步,再压低了声音,这才开口说“那位天皇陛下的儿子,我们的皇子殿下,不是什么安分的人,早在他去中原求学的时候,大将军就已经盯上了他。
回到京洛之后,他和那个策士一直联系左右、贵族,招兵买马,大将军肯定也不可能没看见。
他们手下,就有大将军的探子!”
天捷星点了点头。
现在的将军麻生手冢是有名的剑豪将军,但,毕竟是生活在这种大家族里的人,感受着天下时局的变化,又没有什么可以享受的,自然会动脑子。
同样的道理,那个绝宫雅仁也一样,虽然没有什么资源、没有什么人手,但还是在竭尽全力地想办法——凭心而论地说,她认为绝宫雅仁离开瀛洲去中原,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就像他们在中原被打败然后来瀛洲重整旗鼓一样,对于天皇一脉来说,瀛洲完全没有任何力量,跳出这个樊笼,指不定还能取得点儿什么力量。
如今看来,这绝宫雅仁确实在中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据咱们的义士说,绝宫雅仁在中原并没有结交太多朋友,只有和三个白姓的江湖人关系不错,即便科举的时候,也天天扎堆喝酒。
通过对比分析,显然,那个男人不是情报里的人——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那个男人,不是绝宫雅仁的帮手,而是段别来,那个【今卧龙】的朋友。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很有可能是中原赫赫有名的名捕,天下江湖、捕快心中的标杆——捕侠荀武!”
虽说荀武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但遗憾的是,天捷星这边,可不像那几个地星一样没用,就算她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那也不代表她蠢,与之相反,她心中的算计,比别人、比同龄人,要多得多!
“捕侠荀武......那个传说中的【御猫】?”相比于荀武平常的称呼,天捷星更加关注的是这个【御猫】的名头。
江湖人喜欢叫荀武“北侠”、朝中人喜欢叫他“捕侠”,而御猫这个名头,虽然的确有,却并没有多少人有印象,只有偶尔一些追更人叙说的时候,一些普通的江湖人才会恍然地知道,原来荀武还有这种御赐的头衔。
而天捷星不一样,她对这种类型的名头,非常关注。
“传闻,荀武能辨别是非,目光如炬,执法无情......呵,如果是他的话,那就不是单纯来这里帮段别来了。”天捷星转念一想,随后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这种专业的人才,来京都,只是陪一个没有实权的王子转转,这种事儿,但凡能动动脑子的,就绝对不可能觉得没问题。
“怪不得要故意隐藏身份,藏头露尾,是怕被人发现真实目的?
但他这次,显然是来错地方了。”
天捷星只是稍微思索了片刻,就放下了思索,叫手下们办好吩咐的事,自己则迈着小步子,匆匆地离开。
她今天,要去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天杀星!
天杀星是现存的“原初”魔教“天煞星”之一,同时也是玄武星君最依仗、最信任的左右手,是与天贵星相同级别的心腹。
但和天贵星不一样,天杀星是皆然不同的情况。
天捷星敢和天贵星叫板,甚至从他那里争取到一些特权,那是因为她知道,天贵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就动真格的。
而天杀星则截然不同。
天杀星不允许任何人敢质疑他的判断。
因为太过凶狠,以至于天杀星的形象,在一些年轻的地星、没见过他的四宿教小辈口中,变成了一个一身粗肉,吃皇横眉、双目赤丝乱系,狰狞可怖,宛如黑熊、铁牛一般凶神恶煞的人。
但实际上,作为见过他的人,天捷星却很清楚,这位天杀星不仅长得面如冠玉、体态匀称,甚至风度翩翩宛如风流才子一样,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人!
是的,一个文人!
天捷星找到天杀星的时候,天杀星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听到有人打扰,还气愤地拍着桌子:“哪个狗崽子敢打扰老子?老子不是说,在我看《寒屋随想》的时候,不许有人打扰的吗!?”
《寒屋随想》,当今中原最畅销的“故事短篇合集”,也是中原文人们最喜欢拿出来点评两句的“不入流的新式文章”,虽说有中原官方印刷、贩卖,但可惜的是,瀛洲这里并没有人做书籍的买卖,他这本,还是之前从一个喜好猎奇的商人那里花大手笔换来的,可惜那商人也对这故事合集非常喜欢,早就被他折的窝窝皱皱的了,故此,他非常宝贝这书,命令任何人都不准影响他。
“二叔,是我。”天捷星不敢说什么,老老实实地行了一礼。
天杀星听到这话,顿时皱起眉头,忍不住抬起脑袋,看了过去。
天捷星长得非常高漂亮。
她生来就是天生媚骨,仪态更是婀娜多姿,即便没有媚功,寻常男人看了,也要忍不住一步三回头,但在天杀星眼里,却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根本不如桌上的东西。
“你来了?”天杀星没有什么好脸色“行吧,你说说。”
天捷星急忙把荀武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
天杀星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了:“可以,没什么问题,你想的确实很对。”
天捷星认为,荀武来帮两个对极门的人,也一样是无用功,这一点非常正确。
因为荀武在这里,是很难发挥出全力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中原,荀武行走天下,解决各种各样的案子,除了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武功武艺、一身正气,更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即是荀武“懂法”“守法”“行法”。
他一切对敌人的行动,都是从法律的角度上出发的,所以他的行为,才是正义的。
而瀛洲......则截然不同。
要问为什么的话,很简单——瀛洲无法。
听起来好像很奇怪,但这就是瀛洲这里的现状。
和大秦时代开始尊法的中原完全不同,瀛洲这里,直到一两百年前,才诞生了第一部,对瀛洲社会来说,意义非凡的法典《贞永式目》,而即便是这部法典,也并没有涵盖瀛洲的方方面面,只是融合了各地各方的许多法规,从法律上明确了武士及家臣的职责。
而在这之前,瀛洲甚至没有一个通用法,绝大多数的法规,都是一个地方一个样。
即便到了如今,法典在麻生一族的修修补补、改改添添下,适用范围变得更加广,但依旧也没有涉及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