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36 裴夏(1 / 2)

京中的女子哥儿大多十六岁就出了门, 薛家的庶女甜姐儿却到了十八岁还没有嫁出去。

有人说是因着甜姐儿是庶女,薛家夫郎才故意刁难,不愿意为她择一门好夫婿,拖拖拉拉到了现在。

便立时有人反驳, 说那甜姐儿被薛家养的极好, 吃穿用度都是上品。除此以外, 她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薛家夫郎还让她帮着管理侯府的庶务。

别说与其他庶女相比,便是与名门嫡女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别管外面如何纷纷扰扰,文姨娘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还待字闺中可谓是犯了一肚子的愁。

这甜姐儿小时还好, 如今读书多了, 又与沈宣每日混在一起, 思想也变得奇奇怪怪的。

就比如她年方十八还不愿嫁人, 只说要嫁也要嫁个自己喜欢的。

文姨娘一去催婚, 甜姐儿就会把薛凤麟与沈宣搬出来。只说是哥哥和嫂子说了, 就算自己一辈子不嫁人,侯府也不是养不起,随她开心便是了。

“这女子总是要嫁人的, 再拖下去年纪就大了,还能去哪儿找合适的好人家?”文姨娘唉声叹气的对银霜说道。

思索一番之后, 便觉得还是得去找沈宣, 这甜姐儿如今是不听自己的, 也就是沈宣才能说得动她!

银霜在一旁听着文姨娘抱怨, 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是暗道:侯夫郎他身边的金桂如今也已二十了,比甜姐儿还大两岁,却没有一点儿想要嫁人的意思。

这甜姐儿不愿嫁人, 怕是找了侯夫郎也是无用的!

银霜她多年前就嫁给了府中的管事,婚后仍在文姨娘身边当着差。她弟弟金枝嫁给了庄上的管事,如今也已生了两个孩子。

这些年因着金枝出嫁的体面,不是没有人找金桂说亲。只便是金桂父母亲自找到了沈宣的面前,他也要问一问金桂愿不愿意?

若是金桂不愿,沈宣便直接否决,于是便将他留到了现在,如今年纪轻轻已成了侯府后宅里一等一的大管事。

银霜随着文姨娘一道去了沈宣院中,便见他正在书房里翻看账本,旁边的金桂也拿着一只毛笔,帮着他抄写记录。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随侍在旁边帮忙整理和研墨。

这些年沈宣的生意做的更大了,在大晋各处繁华闹市里都开了一些分店。分店每个月都将账册递交给总部一次,先让管账的帐房查验了,再由沈宣统一检查,看看有无错漏与不实之处。

见了文姨娘过来,沈宣便停下手中的伙计,让她去茶室里等等,自己一会儿再过去会她。

文姨娘等了一阵,喝到第二杯茶的时候,便见沈宣来了,坐下后净了净手,才开口对文姨娘道:“姨娘过来所谓何事?若是家中寻常小事儿,姨娘您自己做主便可。”

这些年沈宣把侯府前院之事交给甜姐儿来管,后宅琐事则交给文姨娘来管,倒也管的还算条理清楚。只是遇到不敢做主之事,文姨娘便还是会来询问沈宣,依着他的意思行事。

“侯夫郎,我这次过来,倒不是为了后宅事务。”文姨娘闻言起身,亲手给沈宣添了一杯茶道:“我这次过来,实在是为了小女甜姐儿。”

“也是您与侯爷待她太好,才让她越来越任性。如今眼看着她已年满十八,却还待字闺中,吃用都靠着家中兄嫂,实在是让我惭愧。”

“我一个姨娘出身低微,身居内宅也不认识什么人物,还请侯夫郎您帮她物色一个好夫婿,让她一生有靠,也好解了我心中的忧虑!”

文姨娘这话只说到一半时,沈宣便明白了她什么意思!

催婚!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亘古不变的话题!

甜姐儿已经十八,提亲的人也是踏破了门槛。但薛凤麟每每询问甜姐儿的意思,她都说不要,薛凤麟便也随她去了。

文姨娘这番也是忍无可忍,才亲自来找自己。毕竟大晋的女子哥儿多有十四五岁便定下亲事的,过了十八,年龄匹配的男子大多都已经订下,便很难找到合适的才俊了!

文姨娘是甜姐儿的亲娘,她亲自来求沈宣,沈宣倒也不好一口拒绝。

他想了想后,才对文姨娘道:“姨娘您也不必着急,嫁娶之事,一向讲求一个两厢情愿。若是甜姐儿心中不喜,嫁出去怕是也难以幸福。”

“您若这般操心她的婚事,不如便以我的名义,和京中其他名门世家一般,给甜姐儿操办几场宴席,遍请京中适龄男子。”

“这宴席上男女接触,一起谈天说地,说不定就互生了情愫。届时甜姐儿心中情愿了,你再与她说这嫁娶之事,怕是她也愿意的。”

沈宣每日忙的不行,本又讨厌应酬事务,倒还真没有专门为甜姐儿举办过这等宴席。

如今他放权让文姨娘去做,以他的名义邀请青年才俊,也算是尽到了做兄嫂的义务。

若是甜姐儿再不喜嫁人,那便不得强求,随她自己的喜好便是了。

文姨娘见沈宣说道这一步了,也是长叹了一口气,感恩的与沈宣道了谢后离开。

沈宣是不可能强压着甜姐儿嫁人的,但他肯为着甜姐儿操办宴席,便已是十分好了。

文姨娘亲自挑选宾客,那自是要将各人品行都打探清楚,不会择选差的!京中这么多的年轻才俊,她就不信甜姐儿一个也看不上!

想到这里,文姨娘便信心满满的跑回去列单子了!

她虽是内宅妇人,但娘家人在京中一直做着高档绸缎生意,也算是认识不少京中权贵。

文姨娘第二日就回了一趟娘家,为的就是向娘家人打探那些适龄男子的底细。

京中名门公子在世家的宴席上一个个自是表现的温文尔雅,但私下有些什么阴私积习,无论是好赌的还是贪色的,都瞒不过这些底层的生意人。

文姨娘去的时候就提前列了一张单子,洋洋洒洒的写了三十多个名门公子的名字。待从娘家回来的时候,那名单上就只剩下了九个人。

只是这九个人里,也并非都是才貌双全。有些容貌普通,有些家中或有难说话的婆婆或妯娌,有些本人虽然老实,但却软弱无能,日后恐立不起来。

文姨娘看来看去,只觉得能配得上甜姐儿的也就只有那么两三个。

只是甜姐儿再好,到底也是个庶女。遇到那等讲究身份尊卑的人家,也不知他们看不看得起甜姐儿的出身!

文姨娘看着那单子又是唉声叹气了一顿,实在是挑无可挑了,才将名单确定了下来。

除了单子上余下的九个人外,文姨娘又拿了一张额外的单子,上面还有十多个青年才俊的名字。

只是这些人与之前那九个人不同,他们出身不好,都是靠着自家在京中单打独斗出来,也算是有一些能力。

这些人都不是为了甜姐儿挑选的对象,而是为了其他赴宴的待嫁哥儿姐儿择选出来的。

侯府摆宴,自是不可能只有甜姐儿一个待嫁小姐参加的。

薛家旁支还有京中与薛府来往亲密的人家里也有不少已经及笄的姐儿哥儿,宴席上也要一并请来,再与请来的青年男子们一起相看。

只是所有参加者都心照不宣,这宴席的主人还是侯府的庶女甜姐儿,其他人不过是鲜花旁边的绿叶罢了。

挑选好了宴席的人选以后,文姨娘就将名单交给了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