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临漳古都县令魏裔介(1 / 2)

第474章临漳古都,县令魏裔介

临漳这个名字,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陌生。

但当你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时,就会豁然说道,原来它是汉代的邺城啊。

没错,临漳古时叫做邺城,在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是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故而邺城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的美誉。

临漳之所以改名,是为了避讳晋愍帝司马邺之名,而易名为临漳。

因为邺城的漳河闻名天下,故而取名为临漳。

而关于邺城,漳河的故事,除了魏武帝曹操在此建都歪。

最早还要追溯到战国的魏国时期。

魏国的西门豹在漳河治水一事,可谓是名垂千古,从而奠定了邺城的王者之气。

十二月三十日清晨,大明的元日节,也就是除夕之日。

韩烈率领的六万将士,抵达了临漳城外的漳河南岸。

又是一年的春节来临,遥想去年,韩烈当时率领大军在襄阳城外的白河,汉水之滨。

率领全军将士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新年。

如今时隔一年,三军将士,又跟随着他在战场上,过起了孤零零的除夕。

想到这里的韩烈,也是心中愧疚不已。

“诸位兄弟们,今天就是除夕了,在这个万家团圆,合家欢庆的日子,你们抛家舍业,卫国戍边。”

“这是光荣的事业,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此,我祝大家除夕安康,平安顺遂!”

三军阵前,身穿一套金甲,肩披着一袭大红色团花锦袍的韩烈。

坐下骑着浑身通红,披着红色布甲的火焰驹,这一身喜庆的装扮,自然是为了配合除夕这个喜庆的日子。

策马站立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韩烈的扬声喊话,迎来三军将士的欢呼。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

看着原野之上,队列整齐,军容鼎盛,旌旗飘扬,振臂欢呼的三军将士。

韩烈也是心情激荡。

高举右手挥舞示意的韩烈,在三军将士的欢呼声停下后,继续扬声喊道。

“临漳城就在我们面前,现在请弟兄们,跟随我的大纛旗帜,拿下临漳城,进城过大年。”

“拿下临漳城,进城过大年。”

左右的崔定国,杨衍,王辅臣一众将领,振臂响应下。

全军将士无不是齐声高呼喊道。

“拿下临漳城,进城过大年。”

“忠义军的将士们,随我冲啊!”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作为先头主攻部队,随着韩烈军令下达。

全军四万将士,前后左右中五营士卒,齐声吼道。

“冲啊!”

“冲啊!”

……

一浪接一浪的吼声,声震原野,响彻云霄。

明军浩大的攻城声势,让城头的千余名临时武装的士卒,无不是胆颤心惊。

“二哥,明军士气如虹,军威赫赫,莫如降了吧?”

城头之上,县令魏裔介身旁的三弟魏裔讷,看着蜂拥而来的明军人马,忍不住拉了一把兄长的衣袖。

“不战而降,懦夫也。”

魏裔介时年三十岁,他是今年年初满清入关科举取士来,第一届进士。

此人是北直隶行省柏乡人。

在明亡前,他就高中了举人,年初参加的春闱,他是以明朝举人身份,入京考取的进士。

因为满清刚刚入关,为了笼络北方士人之心。

满清朝廷大肆招纳拉拢了前明的官僚士族,以及大地主。

不但投降的前明的官吏,得到封赏。

向魏裔介这样士族子弟,也获得惨叫科举的机会。

魏裔介在崇祯年间就高中举人,为了考取进士,他曾两次进京赶考,都未能考中。

但身为士族子弟,加上年龄不大,所以他并没有入仕,而是一直准备备考。

魏家是柏乡士族望族,他们兄弟三人,大哥魏裔鲁,三弟魏裔讷,在明亡之后,都通过科举之路。

成功入仕满清,并且都仕途亨通。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官声不错,在地方上任官期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尤其是魏裔介,四十多岁就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位。

康熙初年更是官拜保和殿大学士。

因为实在年轻,故而时人称之为“乌头宰相”

魏裔介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因为敢于谏言,为人公正,胆气十足,深受满清皇帝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器重。

此时的他,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县令。

但接到明军攻城的消息,他随即散尽家产,组织县衙县衙,招募了青壮数百人,组成一支千余人的队伍。

亲自指挥着他们,来到城头守城。

“众位乡亲们,我们的身后就是家园,明军一旦入城,你们的父母,妻儿子女,房子财产,土地田产,将会毁于一旦。”

“为了我们的家园,请鼓起你们的勇气,誓死而战。”

头戴暖帽,身穿官袍的魏裔介,提着佩剑在手,发出的怒吼声。

让城头之上的这帮士卒们,无不是精神一震。

这时的临漳军民百姓,并不知道现今的明军,是来收复失地,解救他们的。

因为在他们固有思想和认知之中。

这些年来无论是明军,还是义军,那都是祸害。

他们来了,无不是烧杀抢掠。

包括之前的清军过境,也都是如此。

直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魏裔介这个县令到任,他带着全城的军民,修建水渠,开垦土地,整顿治安,打击豪强地主。

让城中的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官,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可以说这十余年来,魏裔介是临漳百姓遇到最好的一个县令。

也正是魏裔介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临漳百姓的爱戴。

这才有了今日百姓支持他,守城抵抗明军的举动。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其实家国情怀,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

他们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吃饱肚子,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仅此而已。

谁来做皇帝,他们真的不关心。

“螳臂挡车,火枪手,弓弩手掩护攻击。”

“云梯抬上上去,一鼓作气攻进城去。”

城外负责攻城指挥的杨衍,骑在马背上的他,手持千里镜,观察了一下城头情况,果断的下达了攻击命令。

临漳虽然是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

但如今千年过去,古老的邺城,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根据历史记载,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漳河大水,把邺城淹没。

至此,这座千年古城,永久的沉没于于漳河水底。

如今的临漳城,是明代建立的新城。

大明统一后,临漳作为一个内陆城池,失去军事价值,城池的规模大幅度缩小。

如今的临漳城周长不过三里,城墙高仅有两丈不到。

而且还有多处城墙,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

这样的城防,杨衍甚至都不用动用后军的炮兵哨队,直接就下令左右二营火力攻击。

前军营的将士抬着云梯,就冲了上去。

“砰!

砰!

砰!”

在明军密集的枪声射击下,城头上的军民士卒,顿时抱头鼠窜,纷纷缩着身体,躲在了女墙下。

“嗖!

嗖!

嗖!”

虽然躲过了直射的子弹,但弓箭的攒射,划着弧线不断落下。

“呃~啊~啊啊!”

“救命啊,俺中箭了,救我,救我啊!”

在明军猛烈的火力攻击下,城头上的惨叫声彼此起伏。

魏裔介虽然有几分胆气,但毕竟他只是一介书生。